吴下谚联
书名。清王有光撰。四卷。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书注释谚语三百零四条,揭露清代社会的腐朽,反映农民的悲惨处境。个别处有宿命论、因果报应之说。全书以六条谚语说明其编排体例,有启、正、续、末诸目,每目之内,细目清楚。在清人笔记中别具一格。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老铁山房原刻本、同治间王氏补刊本。
书名。清王有光撰。四卷。成书于嘉庆年间。是书注释谚语三百零四条,揭露清代社会的腐朽,反映农民的悲惨处境。个别处有宿命论、因果报应之说。全书以六条谚语说明其编排体例,有启、正、续、末诸目,每目之内,细目清楚。在清人笔记中别具一格。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老铁山房原刻本、同治间王氏补刊本。
官署名。明洪武十七年(1384)始置,为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设令、丞、奉御等官司之。掌理御用仪仗、辇辂、舆帐、裀褥之张设。二十八年更定职秩,设正四品太监一人为主官,下设左、右少监各一人,左、右监丞各一
宋徽宗时,童贯于陕西实行劝籴,南宋沿用劝籴之制,劝诱富实之家,向官府出粜余粮。
即“邸店”。
元至元十一年(1274)置。治今武定县(二十六年置南甸县)。辖境相当今云南武定、禄劝、元谋等县地。属云南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武官公 晋制:大司马、大将军、太尉,骠骑、车骑、卫将军,诸
宋代医官阶官名。政和二年(1112)由旧医官阶官翰林医官使改名,正七品。
又称站班、班。明代朝会制度。凡朝会时,文武官员须按百官朝牌,依品级序立。洪武二十四年(1391),令礼部置百官朝班序牌。二十六年,定公、侯序于文武首班,次驸马,次伯,自一品而下,各照级别文东武西,按次
清代中叶反清的结社组织,即捻军的前身。见“捻军”。掏拓使 见“掏拓所”。
一名扞关,又名瞿塘关。春秋楚筑。在今重庆奉节县东长江北岸,后移于长江南岸。战国时为巴、楚交争之地。汉有江关都尉。
即“破头潘”。
1852—1932清四川井研人,原名登廷,字旭陔,继改今名,字季平,初号四益,旋改四译,晚号五译、六译。光绪进士。以亲老不欲远就,遂改授龙安府学教授,又曾为尊经书院襄校。1913年曾赴北京,任教于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