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会典则例
书名。清官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与《大清会典》同时修成。一百八十卷。旧本《会典》以则例散附诸条下。至该书修成后,各为编录。《会典》具政令之大纲,《则例》备沿革之细目,二书互为补充。《则例》对清政府关于职官制度的变化记载尤详。有《四库全书》本。
书名。清官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与《大清会典》同时修成。一百八十卷。旧本《会典》以则例散附诸条下。至该书修成后,各为编录。《会典》具政令之大纲,《则例》备沿革之细目,二书互为补充。《则例》对清政府关于职官制度的变化记载尤详。有《四库全书》本。
黄河重要渡口。在今山东平原县东南(一说在德州市东北)。《资治通鉴》:东汉初平三年(192),公孙瓚遣兵击袁绍,“至龙凑”,即此。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制供王用的毛皮服饰。
官名。即太子中盾。亦称中允。秦置,西汉因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詹事属官有中盾。成帝鸿嘉三年(前18)省詹事。后属大长秋。东汉改属太子少傅。《后汉书·百官志》:“太子中盾一人,四百石。本注曰:主周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书中各有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缺徽、钦两朝诸卷
在今河南滑县东北、古胡良渡口。《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二年(937),“冯晖、孙锐引兵至六明镇,(杨)光远引之渡河,半渡而击之”,即此。参见“鹿鸣城”。
宫名。北齐长秋寺所属中山宫署之主官。其下有丞;又有宫教博士二人,位从九品上;别有面豆局丞。
书名。清末吴庆坻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吴氏卸四川学政任,赴西安朝见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是书即当时途中日记。起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交卸关防准备启程,迄二十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得旨正式召见。内容为沿途
书名。清张瑞墀撰。一卷。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建都南京,皖北农民纷起响应。张氏以其耳闻目见,并稽之案牍,于同治十年(1871)撰为是书。由于是当地人记当时事,于张乐行领导的捻军、苗沛霖的团练和张
1594—1651清满洲正黄旗人,舒穆禄氏。武勋王扬古利从弟。初授牛录额真,屡从军征战有功,迁固山额真。顺治元年(1644),随多尔衮入关,败大顺军,晋一等公。三年以欺君罪,论死下狱,为摄政王多尔衮拯
战国时一种居民税。《孟子·公孙丑上》:“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旧注谓*夫布为无固定职业不能亲自服力役之民交纳的代役钱,*里布是对有宅不种桑麻者所征的罚赋,合称夫里之布。或说乃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