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
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100一前97)。凡四年。(2)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年号(917)。
年号。(1)西汉武帝年号(前100一前97)。凡四年。(2)五代前蜀高祖王建年号(917)。
战国时中山王所作青铜器。1977年出土于河北平山中山王墓1号墓。青铜身,铁足,身扁圆,有盖,盖顶有三环钮,附耳、蹄足。通高51.5厘米,最大径65.8厘米。鼎盖环钮以下至鼎身足部以上刻铭文七十七行,共
?—1869清江西丰城人。由监生捐知县分发四川,同治三年(1864)署新都,次年补丹棱。严行保甲法,并仿湘军营制操办团练。亦倡率修水利,植桑,购书千余卷充实邑中书院。七年调署阳德县。
官署名。即尚书都省。魏、晋、南北朝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亦称尚书上省、尚书都坐。以录尚书事、尚书令、仆射为长官,属官有左、右丞,都令史,下统六部。隋、唐、五代及北宋前期为尚书省总官署。唐制,下设左司辖吏
?—322东晋广陵(治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字令思。太康中举秀才至洛阳,晋武帝亲策,对第一。寻除郎中,迁太子舍人、本国中正。为鄄城令,荐举不因门阀,有知人之名。除尚书郎。永宁初出为郏令,再迁庐江内史,镇
即“噶尔丹”。
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古本竹书纪年》:“齐师逐郑太子齿奔张城、南郑。”西汉称东张邑,属河东郡解县。
大一作太。春秋姑蔑之地,秦置县。即今浙江龙游县。属会稽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属东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八年又废。贞观八年(634)改置龙丘县,五代钱镠时改为龙
①西晋太康四年(283)置,因在澧水之阳得名。治今湖南石门县。为天门郡治。陈改为石门县。②隋开皇九年(589)置。以旧澧阳县为名。治今湖南澧县澧水南太和村。唐大历十四年(779)移澧水北岸,即今治。南
书名。清欧阳利见辑。十四卷,卷首一卷。欧阳氏于光绪八年(1882)任浙江提督,中法战争中负责浙江海防,十年冬于镇海金鸡山击退法军进犯。是书收录当时廷寄谕旨,并选择其与左宗棠、彭玉麟、李鸿章、何璟、刘秉
周代国名。参见“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