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人
指审判官非因徇私而加重犯人刑罚的过错。唐律规定,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即于其入罪之所剩罪(即多判之罪)上减三等。但从笞杖入徒流,则以所入罪上减三等。如本应笞杖而入徒一年,则于徒上减三等,杖审判官八十。参见“出入罪”。
指审判官非因徇私而加重犯人刑罚的过错。唐律规定,断罪失于入者,各减三等,即于其入罪之所剩罪(即多判之罪)上减三等。但从笞杖入徒流,则以所入罪上减三等。如本应笞杖而入徒一年,则于徒上减三等,杖审判官八十。参见“出入罪”。
清代科举考试所出文榜之一。雍正五年(1727),于会试落榜卷内选文理明通者,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引见后以教谕补用。乾隆元年(1736)、七年、十年、十九年具照此举行。五十五年后停止。
十六国时北燕墓葬。在今辽宁北票市西官营子。1965年发掘。共两座,为同坟异穴、石椁结构墓室,出土“范阳公”、“辽西公”、“车骑大将军”、“大司马”四颗印章,证明为十六国时期北燕冯素弗及其妻属之墓葬。出
东汉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字公孝。曾受业太学,与郭泰等相交游。士人尊之为“八及”之一。南阳太守成瑨闻名署为功曹,委以郡政。乡谣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在郡捕杀交结宦官、横行乡里之富
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景帝纪》、《周亚夫传》作“條”,《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修”,《地理志》作“脩”。《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晋书·地理志》作“蓨”。西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
元代佛教建筑和雕刻艺术品。顺帝至正二年(1342)至六年建于居庸关。云台下有券洞,可通行人,上有三塔,故称过街塔。券洞内刻梵、藏、八思巴蒙古、畏兀儿、汉、西夏六种文字佛经,为中国古文字珍贵文物。佛经两
官名。又称元帅。春秋时晋国置。晋国军制分上、中、下三军,中军为各军中枢,设中军将,统帅各军。兼掌国政。上卿爵。
书名。清初邹漪撰。初集十六卷,二集八卷。作者多年搜求掌故旧闻,取天启、崇祯两朝人物,分门别类,荟成一集。所收人物颇多,初集分品节、经济、文学、循良、忠烈、隐逸、艺流等类,二集则以忠义、懿行、孝子、烈妇
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置(见《水经·泗水注》。《济水注》作二十四年)。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市)。辖境约当今山东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枣庄市和鱼台县以北地区。
见“关子”。
339—401东晋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字武子。范汪之子。始为余杭令,迁临淮太守。孝武帝时为中书侍郎,其甥王国宝谄事司马道子,他奏请黜之,忤道子,因出为豫章太守。在任兴办学校,课读五经,推崇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