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龙州长官司
土司名。明置。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部。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威龙州。明洪武七年(1374),云南大理人张起朝随征月鲁帖木儿,因军功授威龙州土知州职,旋改长官司(一说洪武十八年吉撒如归附,仍为威龙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其裔孙归附,仍授此职。所属有倮罗等。
土司名。明置。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部。元至元十五年(1278)置威龙州。明洪武七年(1374),云南大理人张起朝随征月鲁帖木儿,因军功授威龙州土知州职,旋改长官司(一说洪武十八年吉撒如归附,仍为威龙州)。清顺治十六年(1659)其裔孙归附,仍授此职。所属有倮罗等。
法律用语。唐制,七品以上官员及五品以上官爵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以下刑者,得按请章诸人之例,减刑一等。但犯五流者则不能减刑。
1377—1415明宗室。懿文太子朱标第三子。建文元年(1399)封吴王。尚未就藩而燕王夺位,降广泽王,居漳州。后废为庶人,禁锢凤阳。
战国时楚国人祭祀的月亮神的驾车者。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王逸注:“望舒,月御也。”
古代盛食器。用以盛稻、粱、黍、稷等食物。一般以青铜铸成,器形为半圆球形,两侧有二环耳,下有三足,有盖,盖与器多相同,可倒置。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敦
?—383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字博休。氐族。苻坚季弟。文武兼备,崇尚黄老之学。初封阳平公,后为侍中、中书监、左仆射。建元六年(370)镇守洛阳。八年为镇东大将军、冀州牧,出镇邺(今河
?—1539即朱祐榕。明德庄王朱见潾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袭封。嘉靖十一年(1532)阻山东巡抚都御史邵锡清理德府庄田。后病死。
明代祭祀同姓亲王于太庙之礼。所祭有明太祖朱元璋伯父寿春王及王妃刘氏、兄南昌王、霍丘王、下蔡王、安丰王及霍丘王妃翟氏、安丰王妃赵氏,又有蒙城王、盱眙王、临淮王、临淮王妃刘氏,侄宝应王、六安王、来安王、都
官名。又称梯里己。辽代北面官。(1)大惕隐司长官。太祖二年(908)始置,典族属。(2)各部族典族之官。太宗会同元年(938),改五院、六院二部惕隐为司徒,其他各部也相继改为司徒。但属国仍有称惕隐者。
?—628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执礼。杜如晦叔。仕隋,官至御史中丞,王世充于洛阳称帝,署为吏部。唐武德时,为李世民(太宗)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及世民为太子,征为御史大夫。贞观元年(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长江东南岸。近南浔铁路九江车站。唐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送客于此,夜闻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今仅存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