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懋昭
金人。后投宋,自称淮西归正人。宋授以承事郎、工部架阁。旧传《大金国志》为懋昭所撰。然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清李慈铭、近人余嘉锡考证,其书为宋元间人伪作,则懋昭是否有此著作,尚属疑问。
金人。后投宋,自称淮西归正人。宋授以承事郎、工部架阁。旧传《大金国志》为懋昭所撰。然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清李慈铭、近人余嘉锡考证,其书为宋元间人伪作,则懋昭是否有此著作,尚属疑问。
明洪武四年(1371)改马湖路置,治泥溪长官司(万历十七年改为屏山县,即今四川屏山县)。属四川布政司。为羁縻府,弘治八年(1495)改土归流。辖境约相当今四川大凉山以东,金阳县以北,沐川、屏山等县以南
刑法名目。即投递匿名诽谤的书信。《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有投书,勿发,见辄燔之,能捕者购臣妾二人,系投书者,鞫审谳之。”《晋书·刑法志》:“改投书弃市之科。”
部分瑶族的他称。自称穹咧(山人)。有蓝、侯、胡、相四姓。明代,从大藤峡徙大瑶山定居。社会组织有石牌制。明中叶蓝受贰、侯大苟等曾先后率众起义。
地名。即今河北迁安市东北冷口。地处燕山山脉青龙河支流冷口沙河谷道,为控御要隘,明筑关城防守。明初朵颜、福余、泰宁三卫贡道由此入;嘉靖九年(1530),朵颜都督花当之子打哈进掠至此。清代设防守尉及把总驻
书名。不著撰人。共二百七十五叶。相传为伏藏(埋藏于地下之书),后为掘藏者发现。从书末所提到的止贡巴、热振巴等教派传人来看,可推知大体成书于十二世纪。原书以手抄本传世。北京民族文化宫有楷书精抄本及复印本
五代时庐州舒城(今属安徽)人。初从李昪为军校。及李昪代吴称帝(即南唐烈祖),出为歙州刺史,旋召还授神卫统军。周攻南唐淮南,他任内外巡检使,以驭军严肃著称。李煜(后主)袭位,任官至神武统军,加中书令。
古族名。即代戎。北戎的一支。春秋时,北戎一度强大,活动于晋国北面和东面;被晋击灭后,其余部移居晋北代地,称北戎。后赵襄子借宴请代王之机,将代王及其从臣全部杀死,然后出兵灭代。
清满洲正红旗人,字子和。荫生出身。光绪四年(1878)以广东盐运使迁按察使,旋改河南布政使。九年擢东河河道总督。十三年黄河在郑州决口,因堵修无效,被革职。
清代马政。凡军马未满年限而倒毙者,须分别赔偿银两,称为赔桩。
官名。三国魏置尚书考功郎,为考功曹之长。其资浅者为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皆称郎。晋、南朝不置。北魏复置,太和十七年(493)定秩五品上,二十三年改六品。北齐沿置,为吏部考功曹长官。隋文帝改置考功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