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
本东平陆县,南朝宋去“东”字为平陆县。治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侨阳平郡及乐平县于此。北齐废郡,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为平陆县,移治今汶上县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中都县。南朝宋至东魏皆属东平郡,隋、唐属兖州。
本东平陆县,南朝宋去“东”字为平陆县。治今山东汶上县北。元嘉中侨阳平郡及乐平县于此。北齐废郡,改平陆县为乐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为平陆县,移治今汶上县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中都县。南朝宋至东魏皆属东平郡,隋、唐属兖州。
759—818唐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字载之。以文章知名。初辟使府,德宗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劾奏裴延龄奸邪。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户、兵、吏部侍郎,累上书直言,多被
土司名。明永乐四年(1406)改中曹长官司置,以土首领周可敬为长官,并置流官吏目一员。属贵州宣慰使司,治今贵阳东南七十里骑龙寨。清顺治十五年(1658)长官周尔龄归附,仍命袭原职。无印信,有号纸。管白
1200—1262元济南(今属山东)人,本名嶷,字孟方,小字黑马。刘伯林子。太祖十七年(1222),袭为万户。太宗元年(1229),为平阳、宣德等路管军万户。从征回回、河西诸国。五年,参与三峰山之役,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土尔扈特部由伏尔加河流域返回祖国,到达伊犁。清政府颁赐银印,以为褒奖。已发现十三方,均银质、方形、虎纽,印文为满文。给渥巴锡汗银印印文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旁刻
?—951即王延政。五代时闽国君。公元943—945年在位。太祖王审知子,景宗王延羲弟。拜建州刺史,封富沙王。以延羲酗虐,曾致书谏阻,遂成仇敌,兵戎相见。后在建州(今福建建瓯)称帝,建国号曰殷,改元天
官名。清代新疆回部官员之一。乾隆十九年(1754)设,二人,一驻哈密,一驻辟展。佐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理回部事务。又称协理图撒拉克齐。因归诚著绩,封爵世袭。
唐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出家为僧后钻研佛典,精勤不懈。曾游学京(长安)洛(洛阳)。后得朝廷准许,南游江表。由海道附船至诃陵国(今爪哇岛),复至末罗瑜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欲前往印度。
官名。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刊正将军名号时置,大通三年(529)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班。陈沿置,定为拟七品,比秩六百石。
书名。元法令类编。何荣祖撰。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颁行。元初沿用金律,世祖时始定制新法,本书为元代第一部法典。据《元史·世祖本纪》载,内容包括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已佚。现见于《通制条格
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起敬,号龙阳子。洪武初以善音律仕为太常协律郎,奉诏定雅乐。所编琴谱名《太古正音》,宋濂作序。善养生。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曾创八段锦坐功健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