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迪
元蒙古人。初为文宗侍者,从居琼州、建康等地。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授治书侍御史、参议中书省事,赐盐引六万。同年底,奉命迎明宗于漠北。二年,升中书右丞、奎章阁大学士,预修《经世大典》。至顺三年(1332),拜中书平章政事。元统二年(1334),以本职领蒙古国子监。至元元年(1335),改御史大夫,领奎章阁,知经筵事。
元蒙古人。初为文宗侍者,从居琼州、建康等地。天历元年(1328)文宗即位,授治书侍御史、参议中书省事,赐盐引六万。同年底,奉命迎明宗于漠北。二年,升中书右丞、奎章阁大学士,预修《经世大典》。至顺三年(1332),拜中书平章政事。元统二年(1334),以本职领蒙古国子监。至元元年(1335),改御史大夫,领奎章阁,知经筵事。
明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梅孤。少时好读书,凡天文、律吕、兵法、骑射无不娴习。嘉靖时中武举,后北上历览关隘险要。晚年专究于医,治人无不立起,尤擅长于针灸。鉴于当时针灸多误,曾铸铜人像三座,其中男、女、
即春秋晋邑,后分为县。治今山西清徐县。《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魏戊为梗阳大夫”。汉称梗阳乡。
又译撒立。蒙古塔塔儿部人。少年以骁勇见知于蒙哥(元宪宗),为近侍。宪宗三年(1253),率二万骑,从宗王秃儿花攻欣都思(印度)、怯失迷儿(克什米尔)等国。入伊朗,归旭烈兀大王帐下,为伊利汗国武将。
官名。侍卫武官。北魏置,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四品下,二十三年改为七品上。
建筑构件。下层梁头和上层檩间斜置的木条。在抬梁式构架中,主要起扶持平檩的作用。多见于唐、宋、金、元建筑中,明清极少使用。
?—1671明末清初辽东盖州(今辽宁盖县)人。靖南王耿仲明子。崇祯间随父降后金,隶汉军正黄旗。顺治六年(1649)从攻广东,父死,代领部众。八年嗣靖南王爵,与平南王尚可喜共镇广东,广建王府,滥征私税。
见“群牧司”。
?—940唐末五代奉天(今陕西乾县)人,字焕业。唐光启进士。乾宁时,官至膳部郎中、知制诰,仕后梁,奉诏出使岭南,被留不返,遂事刘隐,为节度副使。入南汉,进兵部尚书,改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为相二十余年,
官名。元代置翰林院典籍,掌理图书。清于内阁典籍厅设典籍六人,额设满洲、汉军、汉人各二员,秩正七品,掌用宝、洗宝,章奏文移,大典礼之筹备,收藏红本、图籍、表章等。
书名。清邓显鹤编辑。原为五十四卷,周诒朴补为六十卷。收录湖南资水流域即清代宝庆一府及今长沙、安化、益阳、湘阴、常德、沅江诸市、县三百人诗作。始于明代,止于清嘉庆、道光之际。其编次,一般以作者科目先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