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关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明史·周德兴传》:明洪武三年(1370),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拔温阳关而讨平之。
在今湖南慈利县西。《明史·周德兴传》:明洪武三年(1370),慈利土酋覃垕连诸寨为乱,明将周德兴率兵进剿,拔温阳关而讨平之。
书名。撰者不详。一卷。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作者至滇,居洱源等地。此书以《白古通记》为底本,其间加按语作为“浅述”,并于《大理国纪》以后补录其他资料。全书十七目,分记南诏、大理国以至明
书名。近人吴廷燮撰。一卷。起自天显十三年(938),止于保大二年(1122)。《辽史》方镇资料多未记载,吴氏依据纪、传所载,五京留守资料虽不完备,但粗可排列成表,兴中、黄龙、辽兴、武定虽资料断续,亦辑
即许可变。明末农民军首领。崇祯八年(1635)为十三家之一。十二年被顺义王余部推为首领,不久降明。
书名。清吴赞成撰。三卷。吴氏曾于光绪年间督办福建船政和台湾防务,故是书所辑奏折关涉此二事者颇具史料价值。有光绪十二年(1886)刊本。
亦作都译勾管作者。西夏译经者称号。主持译经,常以国师担任。景宗元昊时为白法信,惠宗秉常时为白智光。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四人地位低下,仕途坎坷,共同反对因袭南朝齐梁绮丽诗风,在开拓诗歌思想境界,扩展题材领域,探索格律形式等方面起了一定作用。
见“阳文”。
约849—约911唐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字守愚。光启进士。历京兆鄠县尉、右拾遗,终都官郎中,世称郑都官。所作《鹧鸪》诗,为当时传诵,故又称郑鹧鸪。受司空图、马戴等赏识,诗名颇高。与许棠、张乔等十人
官署名。三国魏吏部尚书所领四曹之一,掌考第及秀孝、贡士等事。西晋沿置,为吏部五郎曹之一。东晋省。北魏置为吏部四曹之一。北齐为吏部三曹之一。隋为吏部四司之一,初置侍郎、员外郎。大业三年(607),改侍郎
1044—1076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字元泽。王安石子。性敏悟,未冠已著书数万言。治平进士,调旌德尉。熙宁四年(1071)除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受诏撰《诗义》、《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