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昙朗
南朝陈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世为郡中著姓。侯景乱梁时,纠集少年,据丰城为栅。元帝命为巴山太守。在任依仗兵力,劫掠邻县,缚卖居民。且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绍泰二年(556),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击将军。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陈永定三年(559),从镇南将军周文育讨余孝劢于豫章,失利,乃谋害文育以应原梁湘州刺史王琳。及琳败,亦于新淦为村民所杀。
南朝陈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世为郡中著姓。侯景乱梁时,纠集少年,据丰城为栅。元帝命为巴山太守。在任依仗兵力,劫掠邻县,缚卖居民。且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绍泰二年(556),以南川豪帅,随例除游击将军。历宜新、豫章二郡太守。陈永定三年(559),从镇南将军周文育讨余孝劢于豫章,失利,乃谋害文育以应原梁湘州刺史王琳。及琳败,亦于新淦为村民所杀。
清四川丹棱人,字仪一、乐斋。雍正进士。授吏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乾隆间,充顺天乡试考官。后出为广东肇罗道。所在省察政治,黜陟能否。寻告归。家居十余年,主讲锦江书院。年八十一而卒。工诗文,与弟肇洙、遵泗
唐于阗(今新疆和田)人。尉迟跋质那子。工佛像、鬼神、人物、花鸟,绘画颇具西域画特点:线条如屈铁盘丝;用色沉着,如堆起绢素而不隐指。论者谓与阎立本不相上下。长安慈恩诸寺及洛阳大云寺均留有其画迹。宋时内府
即“南宫括”。
445—517南北朝时光城(今河南光山)人。蛮族。世为四山蛮帅。原事南朝齐,太和十七年(493)归北魏,拜南司州刺史、光城县伯。转东豫州刺史。宣武帝初,破南朝梁将吴子阳、黄天赐、赵文举等,进号平南将军
书名。清李调元辑。四卷。调元,字羹堂,四川罗江人。此书为广西少数民族诗歌集。卷一为粤歌,睢阳修和原辑;卷二为瑶歌,濠水赵龙文原辑;卷三为俍歌,东楼吴代原辑;卷四为僮歌,四明黄道原辑。用汉文记录,并略加
法律用语。指法律条文及其成例。律指法律正文,例是补充律文之不足而设的条例或例案。清代作为对《大清律》及其所附之判例、事例之统称。律和例都是审判案件、定罪量刑的根据。但律有较大的稳定性,而例则是一种较为
书名。一作《吴门志》。南宋范成大撰。五十卷。绍熙三年(1192)或四年成书。校官汪泰亨等于绍定二年(1229)至宝祐四年(1256)增订,后人续有增补。吴郡时称平江府,治吴县、长洲二县(今江苏苏州市)
书名。简称《西山文集》。南宋真德秀(世称西山先生,谥文忠)撰。五十一卷(《四库全书》所收《西山文集》为五十五卷)。内中汇辑诗文、书信、奏札、讲义等。旨在推尊道学,托天命以劝人主修德。而于认识、修养方法
明河南襄城人,字子吉、子言,号慎轩。嘉靖进士,授知县。万历六年(1578)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十四年召为左都御史。次年大计京官,忤沈一贯,被劾引病归。后起南京刑部尚书,未赴任卒。
北宋开封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士衡。进士及第,补无锡尉,擢大理评事,寇准荐为殿中丞、知泸州。仁宗即位,迁侍御史,历殿前都虞候、环庆路马步军副总管、邕州观察使,为鄜延路副总管兼鄜延、环庆路同安抚使,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