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董奉

董奉

三国时吴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君异。为人品格高洁,不求闻达与高官厚禄。精医术,与华佗、张仲景被后世并称为“建安三神医”。隐居庐山,热忱为民众治病,不受谢金,只求治愈者按病轻重分别栽三株或五株杏树。数年蔚然成林,每年杏熟,他皆易谷以济贫民百姓。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今“庐山杏林”,乃其遗迹。

猜你喜欢

  • 矿厂

    又称矿场。为专事开矿冶炼之工场。清代金、银、铜、铁、铅各厂多集中于广东、四川、云南诸省。为民办或官督商办。其投资者称“锅头”或“炉头”,开采单位为“硐”或“尖”,冶炼单位为“炉”。

  • 甘露殿

    唐都长安宫殿。位于太极宫两仪殿北。殿内北壁列书架,架前置银砚、碧镂牙管与银函盛纸。中宗令诸学士入侍甘露殿。玄宗为太上皇时,先居南内,后被逼迁于西内此殿。

  • 沈立

    1007—1078北宋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字立之。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嘉祐初,黄河复决商胡,以权三司盐铁判官前往行视,遂采摭黄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为《河防通议》,治河者守以为法。擢淮南转运副使

  • 毛晋

    1599—1659明末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古。嗜书成癖。应试不第,乃回乡以收集、刊刻古书为业。用重价购得书约八万四千余册,藏于汲古阁,并延名士校勘。刻印有《十三经

  • 都色长

    见“教坊司”。

  • 渑池

    渑一作黾。地名。因南有渑池得名。战国初属郑,后属韩,后又入秦。有东、西二城:东城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西城在县西十四里。赵惠文王二十年(前279)与秦昭王会于此。《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秦、赵

  • 额儿的失河

    即“也儿的石河”。

  • 弓工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掌管弓、弩的制作。隶冬官府司木中大夫,正二命。下设弓工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重催

    即重叠催税。宋代加税之一。宋时州县衙门对已纳税者不发税钞或不在簿籍中注销,而重令税户纳税。

  • 翁万达

    1498—1552明广东揭阳人,字仁夫,号东涯。嘉靖进士。历官广西参政、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等。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不久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