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书·景帝纪》、《周亚夫传》作“條”,《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修”,《地理志》作“脩”。《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晋书·地理志》作“蓨”。西汉文帝后元二年(前162
明安徽宣城(今宣州)人,字文伯。著有《读史图纂》。
?—922五代时汾州太谷(今属山西)人,字益光。本姓韩,名进通。李克用弟克柔的养子。从克用征战,为衙内指挥使,以战功累迁为昭义军节度使。天祐四年(907)守潞州(今山西长治)拒后梁军,苦战近一年。后从
见“万国公报①”。
清末会党。哥老会分支之一,主要散布湘、鄂、赣等省。原以“反清复明”、“铲富济贫”为宗旨,并以江湖义气相号召。光绪三十年(1904)初,会首马福益与黄兴、刘揆一等筹划长沙起义,谋泄而止。马福益遇害后,于
①(902—961)北宋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太祖、太宗母。太祖即位,尊为皇太后。每与太祖参决政事。卒谥明宪。乾德二年(964),更谥昭宪。宋太宗夺取帝位后,与赵普伪称曾奉杜太后遗命订立金匮之盟,
官办军用企业。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台湾巡抚刘铭传创设于台北,丁达意为总办。工程费用银二万余两,购机费用银八万四千余两。初期专造枪弹,十八年增建火药厂。《马关条约》签订后,随同台湾沦入日人之手。
官署名。简称浙东(道)廉访司。由提刑按察司改立,江南十道监司之一,置司于婺州路(治今浙江金华)。
书名。全称《钦差大臣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兼两江总督世袭一等毅勇侯曾公克复金陵勋德记》。清刘毓崧撰。一卷。以集唐人文句形式,历述曾国藩办团练、建湘军、用兵驭将、攻陷太平天国都城等事迹。颂其效忠于清廷之奇功
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大宁都司,治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大明城),次年更名。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北、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以南地区。永乐元年(1403)复名大宁都司,侨治保定府(今河北保定市)而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