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三龙祠

三龙祠

匈奴人祭祠。《后汉书·南匈奴列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正月聚于单于庭,五月集于龙城(又作茏城),秋大会于林。主要祭祀祖先、天地和鬼神,南单于南附后,兼祭祀汉帝。同时,会诸部,议国事,并赛马和骆驼为娱乐。

猜你喜欢

  • 德昂语音译。为分布在云南潞西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灰白色明显,故被当地汉族称为“白崩龙”。

  • 腔秃

    佤语音译,意为“树鬼”。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崇拜对象之一。佤族人长期实行山地农业,靠林木灰烬滋养庄稼,因之对林木的膜拜十分盛行,认为森林里有一位司树魂的鬼,人们每砍伐一棵大树,都得放一块石头作为付给树鬼的

  • 温托珲河所

    见“兀讨温河千户所”(112页)。

  • 打差

    藏语音译,意即“马差”。解放前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原土司规定领种份地比※“人差”多、经济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当此役,每户须出人、牛、马为领主服役,须向领主纳粮、柴草、鸡、羊

  • 鹰娑川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回鹘传》。《隋书·北狄传》作应娑,为西突厥处罗可汗所立—小可汗驻地。后为铁勒契苾部分布地区。唐贞观六年(632),该部首领之一契苾何力内属,后成为唐朝著名将领。永徽五年(654

  • 万历三大征

    明神宗时期涉及内外民族关系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1)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先后任明宁夏副总兵的蒙古人哱拜、哱承恩父子因从征蒙古有功未得升赏,反遭巡抚党馨等人的排挤虐待,遂起兵反明,攻占宁夏(今

  • 天水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甘肃天水市西关城东北后街。元至正年间(1341—1368)所建。大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堂皇壮观。明洪武七年(1374)、隆庆五年(1571)两经重修。1919年地震,殿

  • 带雹

    拉祜语音译,意为“一筒”。解放前云南澜沧县拉祜族地区一种量器。相当于汉族的2升。5筒为1斗,1斗约为6.5公斤。

  • 葫芦笙

    德昂族吹奏乐器之一。流行于云南陇川、镇康等地。用一凹形葫芦,将其上端开一吹口,下端挖一洞,安装长短竹管各一,并在长竹管口安上铜簧片,放于葫芦内,在竹管正面刻7孔,调节音韵即成。音质清脆,多在歌舞和※串

  • 黑水州

    唐置地方政区名。因置于黑水(今黑龙江)地区而得名。 ①贞观十四年(640)设。州治故址应在黑龙江中下游地区。史载是年黑水靺鞨遣使朝唐。唐以其地置州,此后贡使“每岁不绝”。 ②开元十四年(726),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