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

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

沙俄政府胁迫北洋军阀政府签订的不平等协定。又称《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1912年,沙俄驻呼伦(今海拉尔)领事乌萨蒂操纵和策动额鲁特总管胜福集团宣告“独立”,并以武力支持胜福进兵胪滨(今满洲里),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反对,遂借口调停与呼伦贝尔的关系,胁迫袁世凯政府于1915年11月6日与沙俄代表库朋斯齐在北京签订此协定。全文共8款,主要内容:承认呼伦贝尔为“特别区域”,虽还规定直接受中央政府节制,并受黑龙江省长官监督,但该地一切军事防务都由沙俄控制的胜福武装担任;一切税收和收入均作为地方经费;承认俄国商人、资本家同胜福集团订立之各种合同契约;在呼伦贝尔修筑铁路需借外款时,应首先向俄国政府商办等。该协定使俄国对呼伦贝尔地区的控制合法化。

猜你喜欢

  • 咽面

    古族名。一作样磨,又译牙格马。唐代游牧部落九姓铁勒之一支。语言属突厥语族。初分布于热海(今伊塞克湖)与喀什噶尔(今喀什)一带,北与葛逻禄为邻,以那林为界。经济以游牧为主,兼营耕作。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

  • 察必

    ?—1281元世祖※忽必烈皇后。弘吉剌氏。国舅那颜按陈之女。宪宗八年(1258),忽必烈与蒙哥汗分道攻宋,留居爪忽都。次年,蒙哥死于军中。闻阿里不哥借监国和林之机,进兵开平之忽必烈府地,图谋汗位,遂遣

  • 马草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子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

  • 王田

    17世纪初荷兰殖民主义在台湾所霸占的田地。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台湾后,下令把台湾土地收归荷兰东印度公司所有,并按土地沃瘠分为上、中、下三等,招募汉人和高山族人耕垦,供给耕牛、农具、籽种和修筑陂塘堤圳之费

  • 票照

    清代发给旅蒙商的经营执照。清政府对旅蒙贸易,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废除明朝的“马市”,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治今内蒙古多伦县)等地设立对

  • 高庆裔

    ?—1137金初重臣。一作高庆绪。渤海人后裔。天会六年(1128),随金左副元帅完颜宗翰攻宋,为通事。军至山东曲阜,有人将掘孔子墓,他以孔子为古之大圣人,谏止,使阙里得全。七年九月,知云中(治今山西大

  • 伯颜子中

    1327—1379元末明初诗人、教育家。字子中。江西进贤人。回回人。先世西域人,为簪缨显贵之家。祖父官江西,遂定居。幼年,师事江西学者夏溥、毛元庆等研习儒学,喜谈兵书,热衷仕途;五举不第,于泰定元年(

  • 八思巴字

    元世祖忽必烈命国师八思巴创制的拼音文字。忽必烈于至元六年(1269)颁发专门诏书推行。诏中称“蒙古新字”。时隔不久,于八年(1271)皇帝又下令改称“蒙古字”。史书称“蒙古国书(字)”或“元国书(字)

  •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

    见“岭北等处行中书省”(1396页)。

  • 燕然馆

    北魏在都城洛阳专门接待北方诸族归附者之所。为四馆之一。馆因地而名,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在漠北,故以此称之。位于洛阳宣阳门外永桥南,御道东。凡北方诸族归附者,处于该馆,3年后赐宅归德里。正光元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