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国民族文字

中国民族文字

包括中国古代民族曾使用过和当代民族正在使用的文字。历史上曾使用现在已停止使用的文字有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粟特文、于阗文、西夏文、佉卢字、焉耆一龟兹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女真大字、女真小字、回鹘式蒙古文、八思巴字、满文、纳西东巴文、哥巴文、尔苏沙巴文、方块白文、方块壮字、水书、傈僳音节文字等22种。这些民族文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在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起过重要的作用,并有数量不等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它是研究历史上各民族的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文学、哲学,乃至自然科学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当代民族正在使用的有两类,一类是传统文字沿用至今,计有汉文、蒙古文、托忒式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朝鲜文、老苗文、傣哪文、傣绷文、金平傣文、傣仂文、景颇文、彝文、锡伯文、俄文、老傈僳文、拉祜文等19种,另一类是解放后新创制的文字。计有壮文、黔东苗文、湘西苗文、川黔滇苗文、滇东北苗文、载瓦文、布依文、哈尼文、侗文、土文、佤文、新傈僳文、黎文、纳西文等11个民族14种文字。从文字类型来看,大体可以分为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类。非字母文字包括图画形字象形文字、楷书化汉字、音节文字等。图形文字的特点是:与它所表达意思的实物形象十分接近;无固定行款;用一组字表示复杂的意思;非一字一音;颜色包含一定的意义。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中的一部分字属于这一类型。象形文字的特点是: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字为主;有形声字和同音假借字。东巴文中的部分字和水书中的大部分字属于这一类型。楷书化汉字或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文字,它们的特点是:形体、笔划与汉字大体一致;构字原则、书写行款与汉字相仿;一部分或大部分来自汉字,或用音读,或用训读等。西夏文、契丹大字、方块白文、方块壮字等属于此类型。音节文字的特点是: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字音与意义无直接关系等。四川规范彝文、傈僳族音节文字等属于这一类。另一种类型为字母文字,也叫拼音文字。种类较多,根据字母形体和来源大体可分为:受波罗米文字影响创制的,较早有焉耆一龟兹文、于阗文,中古时期参照印度梵文创制的有藏文、傣文和八思巴字;受阿拉美文字影响创制的,较早的有佉卢字、粟特文和突厥文,后来又形成回鹘文、蒙古文、满文等;受阿拉伯文字影响创制的有察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等;受拉丁字母影响创制或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的有拉祜文、景颇文、佤文、老傈僳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创制的一系列文字。中国民族文字在历史上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今天,又为各民族走向繁荣富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 伊斯哈克·瓦里

    (1508—约1599、1605) 托钵僧。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和卓之祖。和卓※玛哈图木·阿杂木第七子(一作第四子)。母为苏图克·布格拉汗后裔。原籍中亚撒马尔罕达合比德村人。幼时被迎往巴里黑(今阿富汗境

  • 斯文

    萨满登记在“档士”上的神的总称。鄂伦春语音译。参见“档士”(1805页)。

  • 谭绍洸

    即“谭绍光”(2481页)。

  • 李尽忠

    ?—696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出自大贺氏族。原联盟首领※窟哥之孙(一说曾孙)。初期附唐,武则天(684—705年在位)时为右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府都督。万岁通天元年(696)五月,因与唐地方官员龃龉

  • 勒都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松蕃卫,在今四川松藩境。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在其地置勒都族长官司,实行土官管理制。宣德三年(1428),故土官子川操入朝贡马,赐之钞、彩币表里、纻丝袭衣、靴袜等。六年(143

  • 沃沮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

  • 王继远

    辽东丹国大臣,渤海人。据其家谱,汉代本为太原人,远祖文林仕高丽(高氏),为西部将。历传8世至其曾祖乐德,始为渤海人。辽天显元年(926)一月,辽太祖阿保机灭渤海国,改渤海为东丹国。三年十二月辽太宗耶律

  • 牙剌洼赤

    见“牙老瓦赤”(286页)。

  • 辽西郡

    古地方政区名。始置于燕,秦汉因之,隶幽州。因在辽河以西得名。西汉时领且虑(依郭县,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西)等14县,辖境东至今辽宁北镇县附近与辽东郡毗连,西在今朝阳市南、河北平泉县北与右北平郡相邻,南临

  • 应顺

    ①五代后唐闵帝李从厚年号。934年,凡一年。 ②见“隆基”(21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