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乌古斯可汗的传说

维吾尔族古代散文体英雄史诗回鹘文残卷。也称“乌古斯可汗传”。原题阙佚,此题为近代人所拟。主要叙述维吾尔族传说中英雄乌古斯可汗的业绩。从其中有关的地名和内容分析,传说形成时间大约在10世纪,一说写成于元代。现唯一抄本是后来一无名氏回鹘人的手抄稿。原件的大部分残篇辗转流传至法国,收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共21页,42面,每面9行,第1面第2行中画一公牛,第五面第9行中画一鸟,第6面第4行中画一独兽。19世纪末由俄国突厥语学者拉得洛夫复制后,收入其《福乐智慧·导言》中。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哀丁《史集》与中亚历史学家阿不勒哈孜《突厥世系》均收入此传说。另有用察合台语写成的《乌古斯可汗传》和有关这一故事的诗体残卷,1982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耿世民之汉译本。

猜你喜欢

  • 蜀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改作苏尔河卫,并说清代有苏尔河在黑龙江城(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县南爱辉老城)东南入黑龙江。

  • 福泰

    ?—约1868清代蒙古族起义首领。内蒙古土默特右翼旗人。蒙古族。因不堪旗封建主强行征兵勒派,于咸丰三年(1853)、六年、七年,先后数次向盟长衙门和理藩院呈控,均无结果。遂于七年,与常明等人领导箭丁2

  • 忽迷思

    见“马湩” (159页)。

  • 随阔

    即“绥可”(1970页)。

  • 前锋营

    清代征战、禁卫军之一。遴选八旗满洲、蒙古兵丁之最精锐者组成。 (1)顺治元年(1644),八旗噶布什贤超哈分左右翼,编为两营,设“噶布什贤(前锋)噶喇衣(翼的)昂邦(总管)2人分统。十七年(1660)

  • 赛牛会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传统活动。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大、小兴安岭一带,土地肥沃,水草丰美,森林繁茂,盛产牛羊,自古为游牧、狩猎民族的栖息地。明代为蒙古族和女真各部的居牧区。据《明实录》载,景泰二年(145

  • 番目

    清代文献对西藏地方僧俗文武官员的统称。 《卫藏通志》有“番目”篇。乾隆五十七年(1792)规定藏内管兵武职官员设代本、如本、甲本、定本及边界营官,按级逐层管束丁兵。噶厦政府文职官员为噶伦、商上仔琫、商

  • 三足城

    古城名。吐谷浑所筑。《太平寰宇记》卷154载:“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一带。属洮州。

  • 忽都虎

    蒙古国开国功臣。又译忽都忽、胡土虎、失吉忽秃忽,汉人称胡丞相。塔塔儿氏。宋庆元二年(1196),本部为金军及蒙古军所败,被获,为成吉思汗母月伦收为养子,后随从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善射著称,享“那颜

  • 汉昌

    汉(匈奴)刘粲年号。318年7—8月,凡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