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古部

乌古部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称乌古里、乌骨里、乌虎里、于厥、于厥里、于骨里、于谐里、尉厥里、羽厥、妪厥律等。辽代始见于史书记载,为人数众多的部落集团,分布于今克鲁伦河下游、呼伦湖、哈拉哈河及根河、海拉尔河等地。南至洮儿河上游,北抵额尔古纳河,东领黄头室韦,西接※敌烈部。其居地水草丰美,主要以游牧为业兼营渔猎,盛产良马。常与契丹相攻。辽神册四年(919),大部分为契丹所破,被俘获1.24万人,牛马、车乘、庐帐、器物20余万,举部降附于契丹。其后不断向辽朝进贡,被列为辽59属国之一。对辽叛服无常,辽先后置乌古部指挥使及乌古敌烈部统军司以统之。曾为辽讨伐茶扎剌等部。金天会二年(1124),与敌烈部同降附金朝,金朝设置乌古迪烈统军司(后改为招讨司)进行统辖。13世纪初为蒙古所并。

猜你喜欢

  • 额司泰

    ?—1677清朝将领。亦作额斯泰。满洲镶白旗人。富察氏。大学士额色赫之弟。顺治年间任一等侍卫。康熙三年(1664),授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九年(1670)迁护军统领。十二年,吴三桂反,随顺承郡王勒尔锦征

  • 高说昌

    渤海王国官员。仕于文王大钦茂(737—793年在位)之世,曾数次随使团聘日。唐大历十四年(日本宝龟十年,779)秋,随高泮弼访日,任通事。在日期间,因同行铁利部首领要求座次在其上,发生争执。日本太政官

  • 兴复哈密记

    见“兴复哈密国王记” (917页)。

  • 通古思鲁克之战

    清军与大小和卓木叛军间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三年(1758)八月,清军克库车。霍集占(小和卓木)经阿克苏、乌什兆叶尔羌(今莎车)。清定边将军兆惠率师往讨,夺取霍集占所筑高台,驻兵城东。敌自东、西、北三面

  • 五措六寺

    西藏墨脱县门巴族对原※墨脱宗行政区划和著名寺院的俗称。五措即东布措、荷扎措、背崩措、萨嘎措和达岗措。六寺即仁钦崩寺、罗邦寺、马崩寺、巴尔滚寺、格林寺和得儿工寺。

  • 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年(1755)五月立于北京国子监。弘历撰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全文约2700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1800余字。后半部韵文近900字。记述准噶尔部来源、发展及噶尔丹、

  • 耶律吼

    911—949辽初将领。字曷鲁。契丹族。六院部夷离堇耶律蒲古只后人。史称其端悫好施,不事生产。颇得辽太宗宠爱。会同六年(943),为南院大王,莅事清简。时以后晋石重贵对契丹上表“称孙不称臣”,辞多不尊

  • 呼尔哈部

    见“虎尔哈部”(1385页)。

  • 沛者

    高句骊国官号。始见于《后汉书》,记其为高句骊国王家官名序列中之第三等级。位在※“对卢”之下,※“古邹大加”之上。《北史》等所载“大官”十二级中无其名。《三国志》又言,高句骊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

  • 唐古特

    见“唐兀”(19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