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新军
清末新疆陆军之一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伊犁创设武备学堂(后改陆军小学堂)兼弁目学堂,开始培养新军军官。三十二年(1906),伊犁将军长庚奏准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并从湖北调来一营新军作为骨干,又在各地招募士兵,编成一个混成协。后逐渐扩充,凑成一镇。民国元年(1912);在协统杨缵绪等革命党人领导下,联合哥老会和各族群众,发动起义,组成伊犁临时政府。不久,起义失败,遂被遣散和改编。
清末新疆陆军之一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伊犁创设武备学堂(后改陆军小学堂)兼弁目学堂,开始培养新军军官。三十二年(1906),伊犁将军长庚奏准实行新政,编练新军,并从湖北调来一营新军作为骨干,又在各地招募士兵,编成一个混成协。后逐渐扩充,凑成一镇。民国元年(1912);在协统杨缵绪等革命党人领导下,联合哥老会和各族群众,发动起义,组成伊犁临时政府。不久,起义失败,遂被遣散和改编。
元代土司名。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元初置。司治汶州县(今四川汶川县)。佚正三品。设达鲁花赤、安抚使、同知、佥事、经历、知事、照磨、镇抚各1员。辖威州保宁县、茂州汶山县、汶川县,以及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2
契丹民族节日。一作悉达太子生辰。随着契丹民族强大,领土延展,佛教在境内广泛传播,以致几代皇帝佞佛,每年四月八日(一作二月八日)举行迎佛,庆佛生日。是时,京府及诸州,各用木雕悉达太子(即释迦牟尼)像1尊
见“耶律涅鲁古”(1327页)。
吐蕃贵族扶立之西突厥可汗。约延载元年(694)后,取代※阿史那仆罗为可汗,因“无惠下之才,恩义素绝”(《新唐书·郭元振传》)亦未获十姓部众拥戴而失位。
北魏宗室。字道岳。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拓跋云子,※元澄之弟。孝文帝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因安定王元休丧期游猎,免官。后从征沔北有功,任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
? —1671清朝武官。蒙古正黄旗人。他塔尔氏。世居敖堪地方。顺治元年(1644),随军入山海关镇压农民起义军。二年,南征至淮安。与梅勒章京谭布赴通州,败如皋县明兵,又连败明总漕田仰兵于湖桥及三里桥河
元朝地方官署名。世祖至元九年(1272)定都大都后,和林成为元朝治下的地方行政区划,立和林转运司。约至元十九年,改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掌军民、城郭、工局、仓廪、屯田、驿站等事务
宋代水东领主。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开宝八年(975),官至宁远节度使。曾率师镇压广右少数民族暴动,进兵都云(今贵州都匀),西南乃定。建总管府于大万谷乐等处(治在今贵州开阳县,南宋嘉定间移治今贵阳市)
即“蛮书”(2272页)。
清代新疆工矿名。咸丰三年(1853),商人刘光和创置。由于获利丰厚,一时矿工云集,数以万计。同治四年(1865),塔城回、哈人民起义,矿工逃散,厂基淹废。光绪二十三年(1897),俄商墨斯克温贪图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