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科达
见“和硕达”(1446页)。
见“和硕达”(1446页)。
傣族民间舞蹈。流行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多在节日或喜庆日于场院、草坪、坡地或大路旁表演。分为大鼓舞、中鼓舞、小鼓舞、集体舞等几种。可由1人、2人以至多人表演。舞者以左肩背鼓,左手扶住胸
见“哈里河卫”(1639页)。
见“吉能”(680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与永乐六年(1408)三月所设益实卫和正统后所设亦实卫均称作伊实卫。
古津名。为积石山安集乡尕鲁坪黄河渡口。古有桥。《水经注》称“于此作飞桥,桥高五十丈。”后毁,唐重建,又毁于北宋,后一直无桥,以皮筏渡河。旧时,黄河是积石山唯一的水运交通路线,人们将当地和青海的羊毛、皮
旧时东北地区对沙俄纸币的俗称。名称来源,似与清初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咒称沙俄侵略者为※罗刹,误传为老枪,又误为老羌有关。时流通于东北地区的,主要为华俄道胜银行、帝俄国家银行和中东铁道局发行或流通的金卢布
清末延边朝鲜族对占有广阔荒野者的称谓。多为满、汉族有势力者或地方官吏,后期也有朝鲜族中分化出来的极少数地主。地方当局发给地照为凭,上写姓名、土地四至、熟荒地和生荒地亩数。规定每垧(合15亩)地需纳白银
参见“巴特满”(412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勒珲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三年(1405)正月所设虎尔文卫同作哈勒珲河或哈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木碗”。用青杠、米柳、杜鹃花等质地坚硬的树根、茎,经砍切成圆段坨、高温煮后晒干、经凿创外壁与切削内腔、上色、镶嵌银边等工序制作成。其分侈口鼓腹和直口弧壁两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