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余覩之叛

余覩之叛

又作:“耶律伊都之叛”。辽末由统治者内部斗争引起的反叛事件。余覩(亦作余睹、余笃、余都姑,清代史家改写为伊都),即耶律余覩,天祚帝时戚臣,为天祚帝文妃萧瑟瑟的妹夫。天庆年间(1111—1120)为金吾卫大将军,东路都统。曾领兵镇压中京的撒八起义。时国内局势动荡,外部女真军步步深入,土地大部丧失,形势严重,然统治者内部争权仍炽烈。天祚帝元妃之兄萧奉先在朝擅权,惟恐元妃生子耶律定不能嗣承皇位,乃寻机陷害文妃及其子耶律敖鲁斡。借文妃与姐妹在宫中相会(内中有余覩妻)之事,诬告余覩等结文妃谋废立,致使天祚帝怒杀余覩妻,赐死文妃。时余覩在军中,闻之大惧,即率兵千余及骨肉军帐降金,天祚帝急遣北宰相萧德恭等追击,至闾山,及之。诸将议曰:“萧奉先恃宠,蔑害官兵,余覩乃宗室雄才,素不肯为其下。若擒之,则他日吾辈皆余覩矣。不如纵之”(《辽史》卷102)。回告天祚帝,追袭不及。保大二年(1122)正月,余覩引金军攻天祚帝行宫,致天祚帝西逃夹山(今内蒙古武川西)。统治者内部勾心斗角加速了契丹王朝的覆灭。

猜你喜欢

  • 夷宾州

    唐朝纳抚※靺鞨所置州名。唐高宗乾封(666—668)年间置。置于营州(今辽宁省朝阳)界内,隶营州都督府,处靺鞨愁思岭部落。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部落联盟首领※李尽忠起兵反唐,占据营州。次

  • 达木巴都噶尔

    见“丹巴都噶尔”(379页)。

  • 李彝敏

    ?—943党项羌族首领。本姓拓跋氏,五代后唐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弟。时任绥州刺史,天成元年(926)参与讨定绥、银二州军乱。后晋天福八年(943)七月,与夏州衙内都指挥使拓跋崇斌等相结作乱,谋袭州城

  • 木叶山

    传说中契丹民族发源地。位于土河(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和潢河(今西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之间。相传古时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

  • 感天皇后

    见“萧塔不烟”(2002页)。

  • 五商贾

    唐代吐蕃职官之一,亦是一种经济制度。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立管理制度,以完善吐蕃政权,委5名官员专管经济贸易,称“五商贾”。经营范围主要与吐蕃邻族或邻区交易,据《德乌佛教史》载,其经营的地区及主

  • 奇首

    即奇首可汗,又记作奚首。传说中的契丹始祖。有八子,繁衍为八部。时在潢河(今内蒙古境内西喇木伦河)西、土河(今老哈河)北一带活动,“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辽史》记在木叶山(两河交汇处,契丹发源地,契丹

  • 北魏烈皇帝

    见“拓跋翳槐”(1362页)。

  • 纳汝

    部分纳西族的自称。“纳”意为“大”、“黑”;“汝”意为“人”或“族”。他称“摩梭”。主要分布在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边、盐源等县。详见纳西族(1269页)。

  • 烧饭

    流行于契丹、女真、蒙古民族中的祭祀习俗。即祭毕将祭祀所用酒食烧掉。契丹称烧饭日作“热节”。《契丹国志》称:皇帝“既死,则设大穹庐,铸金为像,朔望节辰忌日,辄致祭,筑台高丈余,以盆焚食,谓之烧饭。”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