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僧格

僧格

①见“辛爱黄台吉”(1108页)。 ②(?—1671)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又译僧厄。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五子。清顺治十年(1653)继承父位。因异母兄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不服,谋取而代之,彼此战乱不绝。后得卫拉特“丘尔干”(联盟)首领鄂齐尔图汗、叔父楚琥尔乌巴什支持,挫其谋。十六年(1659),战祸重启,与鄂齐尔图汗联兵,溃其众。翌年夏,于喀喇呼济尔举行会盟,迫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承认己之合法地位。十八年(1661),偕鄂齐尔图车臣汗攻阿巴赖台吉,迫其退居额尔齐斯河旧牧地。为加强与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联系,于康熙五年(1666)、六年、八年相继遣使至北京纳贡,受厚赉。坚决反对沙俄的侵略和掠夺,康熙四年(1665),严辞拒绝俄国使臣布宾内要其称臣纳贡的无理要求,强烈提出,俄国当局不得任意拘留其捷列乌特贡民。次年,给库尔文斯基挑起的所谓“礼仪之争”以坚决回击,要求俄国政府必须将被拘的捷列乌特人迅速送还,并派人至托木斯克交涉,遣兵包围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九年(1670)底,遭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袭击,被杀。③清朝大臣。喀尔喀蒙古人。巴林氏。以父康喀功,袭为佐领。雍正五年(1727)正月,赴藏办事,参与平定阿尔布巴之乱。八年(1730),领兵出防腾格哩、达木,控制入藏之路。九年二月,雍正帝以其在藏年久,命回京,因新任之人不悉西藏事宜,留办事一年,并赏银千两。十年,由理藩院侍郎升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仍留藏。十一年(1733)返京。

猜你喜欢

  • 桑映斗

    约1782—1842清代纳西族著名诗人。字沁亭。云南丽江大研镇人。自幼得其父悉心指导,勤奋嗜学,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中秀才,原欲读书成名,因性格刚强,作文时爱发议论,屡赴省试不第,便长期在乡任教。目睹

  • 承德县

    地区名。清康熙三年(1664)置,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境域东西180里,南北130里。东接兴京(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邻锦州府广宁县(今辽宁北镇县),南抵辽阳州,北至铁岭县。辽属东京道,金为沈州治

  • 渤海回民救国总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救国组织。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河北省宁津县魏家庵(一说在南皮县习公楼村),时称“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王连芳任主任,刘震寰、丁溪野、曹奎等任各部部长,刘树仁为秘书长。下

  • 横相乙儿

    元代地名。在今新疆青河县南。1248年,蒙古大汗贵由(定宗)西巡至此,病卒。

  • 哈柯文化促进会

    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文化组织。全称为“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促进会”。1935年成立。会长伊斯哈克拜克,(柯尔克孜族),成员多来自哈、柯两族。初成员多为部落和宗教上层,后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活动加强,

  • 清朝文献通考

    亦名《皇朝文献通考》。书名。清代官修。300卷。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纂,五十一至五十二年(1786—1787)成书。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同,亦为26考。记载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至清高宗乾隆

  • 北昌

    见“蒲昌县”(2319页)。

  • 卡特万会战

    中亚历史上著名战役。1141年,※西部喀喇汗王朝与作为王朝军事力量主要组成部分的葛逻禄人发生冲突。喀喇汗王朝马赫穆德汗向宗主国塞尔柱王朝苏丹桑贾尔求援;葛逻禄人则向※西辽王朝※菊儿汗※耶律大石求援。桑

  • 黑鲁

    见“哈烈”(1630页)。

  • 招仙塔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