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义
唐代南诏国第九世王劝利晟年号。从817—819年,凡3年。
唐代南诏国第九世王劝利晟年号。从817—819年,凡3年。
古地方政区名。汉武帝亡卫氏朝鲜后,分其地置4郡,其为4郡之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置。因处真番部族(其名燕时已见)居地而得名。下领15县。所在有南北二说。主南说者或认为其辖境有朝鲜半岛黄海道大部、
?—1740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喇布珠尔长子。初随父驻牧嘉峪关外。康熙五十五年(1716),阿喇布珠尔死,受命袭固山贝子,雍正七年(1729),封多罗贝勒。九年为避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
即“完颜乌带”(1149页)。
见“柔然”(1779页)。
藏语音译,吐蕃奴隶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统称。此称出现较早,据史载,大约在止贡赞普时已有此种称为“阐”的奴隶出现。至囊日松赞(吐蕃王朝创建者松赞干布之父)时,此种奴隶已成为普遍现象,且从单个奴隶的“阐”,
清代对京师各寺庙喇嘛僧人的概称。清朝为实行分治,对凡在北京各寺庙的佛教僧人概称之为“驻京喇嘛”,以与其他地区僧人相区别。北京各寺庙的佛教事务由理藩院协同章嘉呼图克图管理,清政府给予特别优待。
汉称。自称“甘迪门”,意为“山人”。过去对依靠租种“山主”山地为生的瑶族的称谓。所租土地多是贫瘠的荒山,因自然环境限制,一直保留“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解放前处于被压迫和剥削的地位。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
西夏年号。(1)景宗李元昊称帝前年号,1036—1038年,凡3年。(2)仁宗李仁孝年号,1040—1043年,凡4年。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机构。※“六府七州”之一府。位于今土拉河上游、肯特山西麓。以同罗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以同罗大首领时健啜为右领军大将军、都督。隶燕然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