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旗兵

八旗兵

清代兵制之一。为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基本武装力量。由满、蒙、汉以及其他各族的※“旗人”组成,故名。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8年来所累编的※牛录,初建为黄、白、红、蓝四旗,四十三年(1615),增建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后以称为满洲八旗)。后金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建立八旗蒙古。清崇德七年(1642),皇太极又建立八旗汉军,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迄而形成。在旗之人,通称旗人,由旗人所组成的军队即称“八旗兵”。清入关后,以镇守京师,陆续派出驻防,与其眷属一体分称为“在京八旗”和“驻防八旗”。※京旗兵制,循旧创新、继往开来,陆续分组为亲军营、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藤牌营等。属※内务府三旗者,俗称“包衣兵”,其营即分称为包衣护军营、包衣骁骑营等。驻防兵制,骁骑兵为主体,分隶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等官。清入关前,八旗兵善于“以少击众”,其锐难敌。乾隆间(1736—1795),相继析入绿营为官充兵。道光六年(1826),宣宗曼宁公开允准满、蒙、汉八旗兵入绿营充当马兵或战、守兵。由于骄傲腐化,渐失战斗力,以至后被绿营兵取代。入关前后共有20万人;清末有22万多。

猜你喜欢

  • 丁渥恩

    清诗人。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回族。同治(1862—1874)年间举人。著有《敦仁堂诗抄》1卷。

  • 大元瑜

    ?—812渤海国第七世王。康王大嵩璘子。唐元和四年(809),父死,继位。受唐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秘书监、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次年,改元永德。在位期间,继续奉行睦邻政策,对唐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照旧

  • 止贡万户

    元代乌思藏13万户之一。简称:止万户,《元史》作迷儿军,必里公万户。世祖至元二年(1265),命国师(后升号帝师)八思巴及其弟白兰王恰那多吉返萨迦(今西藏萨迦县),总制院派遣官员阿衮、弥林前往协助在乌

  • 裴满达

    ?—1151金大臣,本名忽挞、亦作胡挞、忽达、胡塔。婆卢木部人(部名取自水名,婆卢木水,即今黑龙江木兰、巴彦县交界处之白杨木河)。女真族。裴满氏。熙宗悼平皇后父。天辅六年(1122),从蒲家奴追叛寇于

  • 多罗特色楞

    ?—1909清代蒙古族王公。阿拉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札萨克和硕亲王※贡桑珠尔默特子。光绪二年(1876),受命袭父爵。四年(1878),赐御前行走。屡率属进京朝觐,多获赏赉。十九年(1893),阿旗

  • 敕赐祐宁寺碑记

    碑铭。清雍正帝撰文。雍正十年(1732)立。位青海大通县祐宁寺(原称郭隆寺)。碑文记雍正元年(1723)该寺喇嘛参预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寺庙被毁。十年(1732)清政府发帑鸠工,复修该寺

  • 镇州

    见“中京”(292页)。

  • 越河

    古水名。所指众说纷纭:今或认为是诺敏河,有说为诺敏河与嫩江合流处以北之嫩江,一说是今洮儿河,或说是洮儿河北源尔果河;旧有说为今嫩江之别称,一说是嫩江上游支流甘河,或说是其下游支流绰尔河;日本学者有说为

  • 魁龄

    ?—1878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瓜尔佳氏。咸丰进士。同治元年(1862),官至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左侍郎。任内曾承办香山樱桃沟等处工程。十一年(1872),稽察会同译馆事务。旋授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

  • 楚王

    ①辽封爵。统和七年(989),司徒耶律隆运(韩德让)受封(一作封楚国王);十九年(1001),圣宗弟耶律隆祐自吴国王徙封(一作封楚国王);开泰六年(1017),随枢密使萧合卓侵高丽之王继忠自琅邪郡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