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内蒙古人民自卫军

内蒙古人民自卫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武装。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对内蒙古工作方针的指示及1945年11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关于“准备建立内蒙古人民自卫军”的指示要点,1946年“四三”会议后,由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绥远地区收编的几支蒙古族地方武装、东蒙古自治军及抗日游击队基础上建立的部队,归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军事部领导,乌兰夫兼部长。自卫军包括从原蒙古族地方武装改编的第一、第二、第三支队,由原东蒙自治军改编的自卫军,东北挺进队第一路军海福龙部起义军改编的骑兵十一师,原蒙古骑兵独立旅改编的骑兵十六师,共有6个师的兵力。选用八路军干部担任领导,建立政治委员制度,选拔一批蒙古青年参军,在自卫军中形成骨干力量。自卫军在肃清伪蒙疆和伪满残余匪患的实战中,在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和清剿土匪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48年,改称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猜你喜欢

  • 亦必儿·失必儿

    见“失必儿”(590页)。

  • 桑哥

    ?—1291元朝大臣。又译桑葛。畏兀儿人,一说为吐蕃人。国师胆巴弟子。通诸族语,曾为西蕃译史。为人“好言财利事”,取悦于世祖。至元中,擢总制院使,主管佛教和吐蕃事务。并参与朝廷建置、人才进退等大事。至

  • 吐蕃

    唐代汉文史籍对今西藏之称谓。“吐”,一说系汉语“大”之唐音;“蕃”,藏族自称。亦指古代藏族政权。藏学界一般指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起,至9世达磨赞普时止。此后汉文文献虽偶有以吐蕃(或土蕃、特蕃)称之

  • 缅濮

    参见“闽濮”(1727页)。

  • 乾陀罗

    西域古国名。见《洛阳伽蓝记》。《魏书》、《北史》西域传作乾陀,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哒所破而改名。同传小月氏国也指该国,都富楼沙城。其王为大月氏王寄多罗子。寄多罗西徒后令其子守此城,因

  • 泊汋口

    古地名。今辽宁蒲石河口(在丹东市东北)的古称。泊汋与蒲石为同音异译。此为渤海国西南境的边至,也是其※朝贡道必经之地。一说高句骊之汋泊城筑于此。

  • 段福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贵族。亦称信苴福。白族。大理人。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季父(一作季弟)。宋理宗宝祐二年(元宪宗四年,今昆明),在昆泽(今云南宜良)俘段兴智,大理国灭亡。翌年,与段兴智同被兀良合

  • 共耕制

    又称“伙耕”,汉语称谓,民族不同,名称各异。解放前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广泛盛行的一种生产协作形式。主要是因生产力低下,必须几家联合起来生产,也是传统的原始互助习惯的延续。一般由二三户或四五户组合而成。

  • 匹絜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契丹传》,《辽史》沿袭之,然他载有异,该书“显祖纪”与“勿吉传”即将此部与※“黎”部合记为一※“匹黎尔”部,《册府元龟》与《通典》记为“匹黎”。据契丹古老

  • 撞军

    参见“撞丁”(2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