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刘承钧

刘承钧

926—968

五代时北汉国皇帝。954或955—968年在位。西突厥别部沙陀人。北汉世祖※刘崇次子。少颇好学,工书。乾祐四年(951),父称帝后,任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寻率兵攻晋、隰2州,不克而退。七年(954,一说八年),父卒,受契丹册封即帝位,改名钧,仍用乾祐年号。至十年(957)始改元天会,立七庙于显圣宫。每上表于契丹主自称“男”,契丹主称之为“儿皇帝”。在位14年,勤于为政,尊重儒士,任用五台山僧继颙为鸿胪卿,多方理财,以佐国用,境内稍安。但与宋战屡败,又以事得罪契丹,忧愤成疾卒。谥孝和帝。养子刘继恩、刘继元先后嗣位,至广运六年(979),北汉国亡。

猜你喜欢

  • 得白

    西藏珞巴族※苏龙部落对原始群的称谓。亦作叶白,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意为“同一血缘群”。传说其为兄弟姊妹互婚的原始血缘集团。后出于婚媾关系,某一“得白”分裂为2个或6个的婚配集团,并各以某植物、动物和无

  • 觉莫

    拉祜语音译。旧时云南省东河区拉祜族原部落头人的称谓。最初由各村社头人公选,主要处理村社与村社之间的公共事务和排解纠纷。除年节各村社送其些礼物表示尊敬外,主要自耕自食。后随着傣族封建土司统治势力深入这一

  • 水歌

    水族民歌。有大歌、小歌之分。大歌又称酒歌,一般在大的宴席上唱诵,可以边唱边说,讲述一个故事中的人物、山川、植物,类似注解。可独唱或对唱。由二首、四首、六首偶数组成。一般以唱为主,说白仅在开头说一次,并

  • 涔阳城

    古城名。在今湖北公安县南。南北朝时,※涔阳蛮居此。北周天和元年(566),涔阳蛮曾响应蛮族首领冉令贤起兵反周。五代梁开平元年(907),高季昌败雷彦恭于此。北宋改为涔阳镇。

  • 安答

    亦称谙达、安达、按答。源于契丹旧俗,蒙古族、满族沿袭之,内涵稍异。①蒙古语意为“契交”、“义兄弟”、“盟友”。《元史·太祖纪》:“按答,华言交物之友也”。古代蒙古社会中,二人订盟结交,须举行一定仪式,

  • 大素贤

    渤海国、东丹国大臣。渤海末王大譔(907—926年在位)末年,官至司徒。辽天显元年(926)一月,阿保机灭渤海,二月改渤海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人皇王主之,委任其为左次相。初居东丹国

  • 龙凤翔

    1862—1945清末民国时期苗族文学家。字歧山。湖南凤凰县唐家桥人。苗族。清末秀才。曾赞助过湘西地区的辛亥革命,支持反袁斗争。生平撰有不少文章、碑文、诗等。在《和叶鸿广先生无聊自叹诗》中,有“知君原

  • 青海土尔扈特部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土尔扈特人专称。首领为贝果鄂尔勒克第三子保兰阿噶勒琥、第四子莽海之裔。清崇德二年(1637)后移住。初隶青海和硕特部,与之错居。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建4札萨克

  • 涿涂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涿邪山。位于今蒙古国阿尔泰山脉东南部一带。为军事要冲,汉与匈奴屡战于此。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遣因杆将军公孙敖、强弩都尉路博德会于该地,击匈奴,无获而还。东汉明帝永

  • 祭天长老

    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第四祖萨班·公哥监藏班藏卜(又作贡噶监赞,1182—1251)尊号。元朝建国前,蒙古人崇奉土著信仰,遇有军政大事,由族、部首领延请巫师术土祈祷祝愿,称为祭天长老。藏文史籍载:萨班应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