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延昌宫”(819页)。
15世纪时※达斡尔族的称号,见(735页)。
清加强统治青海蒙古之条款。雍正二年(1724),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之乱平定后,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奏准施行。主要内容有6方面:一、不准青海蒙古人自称盟长,并扰累番众。二、不准和硕特部兼并喀尔喀、辉
藏语之音译,意为“舅”。吐蕃官名。指同王室通婚的大臣。《补国史》谓:“宦族则曰论”。外戚贵族为官者则称“尚论”(舅臣)。松赞干布初设官职时,设有“三尚一论”辅佐王政。即由三个舅臣及一个王族大臣联合辅政
?—1295元朝将领。一作昂吉。本西夏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姓野蒲氏。随父野蒲甘卜降蒙古。父死,袭领其父军从征诸国有功。至元六年(1269)授本军千户,佩金符,从征淮南,率河西军加固信阳(今河南信阳南
?—310成汉大臣。父李含初为六郡人部曲督,娶巴人首领李慕女、李特妹为妻,西晋永宁元年(301),李特承制后,封为西夷校尉。后成为表弟李雄心腹,委以军国大事。建兴元年(304),雄称成都王后,以材官为
唐吐蕃军政建制。 “如”,藏语义为“翼”。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仿唐府兵制创立,为军政单位,掌管辖区内军政事务。辖地在今卫地香曲一带。为吐蕃“五如”之一。分上下叶如,辖10个千户所,人口70万。设“如本”
傈僳语音译,或称“妈打时”,意为“竹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以竹子为其氏族图腾。传说竹氏族系出生于竹筒,号称“竹王”,其后裔即成为竹氏族。竹氏族成员把“竹”作为自己的姓氏。至现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全称帕莫拉定,庄园在上部墨竹地区。家族成员拉定巴于乾隆九年(1744)任堆噶本;帕莫拉定巴十八年(1753)为吉隆宗本。拉定巴子于三十四年(1769)被选为工布珠拉活佛转世
清卫拉特蒙古青海和顾特部台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硕实汗第七子。驻牧青海和硕特右翼,为青海和硕特8台吉之一。顺治六年(1649),因助清军讨河西并招降西宁城,获赐“巴图尔额尔德尼岱青”号。为清外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