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刨夫

刨夫

清代东北地区具保领票的合法采参人。初以满洲兵丁或王公府壮丁采参。雍正(1723—1735)初,为杜绝私采,改用官衙发放参票办法。初行招商刨采,将票发放给商人,令其雇觅刨夫,一夫执一票入山。乾隆九年(1744),改招商承办为官方自办。每当参山开采之年,即由将军、副都统等分别放票,各族旗民,俱许取保、纳银领票。常例每票一张,限刨夫三四名、牛马驮三四分和一定数量的粮食等。人数超限者,亦可作为“余夫”加注票内。初夏时,经参山卡伦查验腰牌、印票,按名点放入山。仲秋出山,照章核票。额内外刨夫除按规定缴纳一定量官参、公费参而外,余参归己,允许私售。私越禁山、私栽参秧或于官参内混入秧参者,皆罪之。

猜你喜欢

  • 梯里已

    见“惕隐”(2104页)。

  • 什哈乌勒

    突厥语Shighavul ~ Shiqayul音译。官名。职掌接待外国使臣,领其进见君主,近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苏尔札

    见“索尔札”(1830页)。

  • 察伋

    1305—?元朝官员。字士安。蒙古塔塔儿氏。居莱州掖县(治今山东掖县)。家有“昌节斋”,自号“海东樵者”。元统元年(1333)进士,授翰林编修,历南台御史、经历,至正二十年(1360),为江西廉访佥事

  • 额尔德尼伯克

    ?—1770中亚霍罕城首领。又称伊尔达纳比、额得讷比。乌兹别克族。十八世纪中期,统一费尔干纳地区,势力渐长。乾隆二十四年(1759),率属附清,屡遣使纳贡,并派人至喀什噶尔(今喀什)等地贸易。自二十五

  • 乌欢

    即“乌纥”(328页)。

  • 暗木河

    见“妫水”(1261页)。

  • 室建河

    即“望建河”(2096页)。

  • 合不频尼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其中三宫设有闸撒。合不频尼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此词语可分离使用,辽太祖※弘义宫、世宗※积庆宫、应天皇太后※长

  • 山南基巧

    藏语音译,又称洛基,意为“山南总管”。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设四品僧俗官员各1人。前九任总管,仅设1名俗官,十任总管始改为僧俗各1。基巧府驻泽当,下辖乃东、穷结、贡嘎、僧格、桑日、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