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剺面

剺面

匈奴、突厥、回鹘等习俗。指以刀划面。①丧葬习俗。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列于帐前,祭之。亲属俱绕帐走马7匝,其中1人至帐门,以刀剺面,且哭,血泪交流,如此7次方止,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和祭奠。《后汉书·耿秉传》载,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至剺面流血”。女真、蒙古、哈萨克等族亦有此遗风。 ②送行礼仪。《新唐书·郭元振传》载,神龙(705—707)中,元振任安西大都护时,被朝廷召为太仆卿,“将行,安西酋长(突厥人)有剺面哭送者”。 ③讼冤习俗。《新唐书·酷吏来俊臣传》载,俊臣闻突厥酋长阿史那斛瑟罗有婢善歌舞,乃设计诬害之而欲得其婢,“诸酋长数十人割耳剺面、讼冤,乃得解”。此俗传至中原后,有些汉人用以请愿。《旧唐书·田承嗣传》载,唐代宗大历十年(775),安禄山旧将田承嗣并有相、卫、洺、磁4州,欲为帅,乃暗中命诸将至唐朝中使孙知古处,割耳剺面,请以承嗣为帅。

猜你喜欢

  • 和通

    见“花当”(997页)。

  • 求子仪式

    见“雀喀扎法里”(2041页)。

  • 卜古可汗城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

  • 帕竹噶举

    藏传佛教噶举派支派之一。创始人为西藏山南帕木竹巴(1110—1170)。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其于帕木竹地方建丹萨梯寺,住寺收徒传法,因以得名。帕竹多吉杰波在宗教上有所建树,其死后,后继无人,由

  • 马古泉

    1860—1938近代伊斯兰教经师。字本廉。四川成都人。回族。幼承家学,及长从云南著名经师普洱马(寿德),学习天方经典名著。及经史、诸子百家。光绪二十一年(1895)被聘为皇城寺教长及开学阿訇,任职4

  • 南诏高祖

    见“独逻”(1707页)。

  • 西迁节

    新疆锡伯族节日。乾隆二十九年(1764)四月,锡伯族兵丁1000人,眷属3275人,受清廷派遣前往伊犁驻防,组成锡伯营,从事保卫和开发新疆。锡伯族人民视此为该族重大事件,定每年四月十八日为西迁节以纪念

  • 苏尼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十六世孙图鲁博罗特,由杭爱山徙牧漠南,传至其孙库克齐图墨尔根台吉始号所部之名。初服属察哈尔,因不堪林丹汗侵虐,其孙绰尔衮和塔尔巴海徙牧喀尔喀依车臣汗。自天聪九年(1635),屡向后金

  • 东川土知府

    明彝族土官名。洪武十四年(1381),故元女土官姑胜古归明。十六年赴京朝贡,授东川府(治今云南会泽县)土知府职衔。十七年,由云南所属割隶四川布政使司。二十年(1387),儿媳奢赛奉旨承袭。二十一年,因

  • 大凌河

    河名。古称白狼河。蒙古语称傲木伦。在辽宁省锦县东。源出大宁境,自义州西60里入境,南流,经广宁左右屯卫,入海。又有源出边外喀喇沁尾苏图山之敖木伦河,自义州西九官台门东流入。绕义州城北,东南流,经杵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