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诏

南诏

古国名。又称蒙舍诏。唐初以乌蛮为主体建立。原为乌蛮※六诏之一。因地处其他五诏之南,故名。贞观二十三年(649),其渠帅独逻(又名细奴逻)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开首府于蒙舍川(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龙宇图山)。受唐封巍州刺史。从此,屡受唐封,对唐贡献不绝。传至其孙※皮逻阁(蒙归义),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前,在唐朝支持下,相继征服、兼并蒙嶲、越析、浪穹、施浪、邆赕五诏,统一六诏。是年,击败吐蕃、洱河蛮。二十九年(741,一作二十七年)迁治太和城(云南省大理市旧县城南十五里太和村)。其子※阁罗凤又兼并东爨西爨地区,成为雄踞其时中国西南部的一大政治势力。大历十四年(779),第六世王异牟寻迁治羊苴咩城(今云南省大理市旧县城西)。除一度依附吐蕃,与唐战争,进围成都外,大部时间同唐保持密切联系,接受唐朝授予的台登郡王、云南王、南诏王等封号。最盛时统辖云南全境、川南、黔西及伊洛瓦底江、湄公河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洱海地区农业、手工业、冶铁技术较发达。吸收巴蜀地区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仿唐朝部分官制,多次派王室贵族子弟赴长安(今西安市)、成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通用汉文。尊崇佛教,信奉道教。初期、中期处于奴隶制阶段,后期向封建制转化。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902),权臣相国郑买嗣乘南诏王舜化贞新卒(一说为郑所杀),诛其太子及王室成员800余人,自立为王,建大长和国。南诏亡。历传13王,凡254年。(图表见右边)

附:南诏世表

猜你喜欢

  • 宇文融

    ?—约730唐朝大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先世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宇文㢸玄孙,莱州长史宇文峤子。史称其明辩,长于吏治。玄宗开元(713—741)初,累转富平

  • 耶律蒲鲁

    ?—1055辽代中期文士。字乃展。契丹族。皇族季父房之后,都林牙※耶律庶箴子。史载其幼聪悟好学。7岁时,识契丹大字,继习汉文,未10年,博通经籍。兴宗朝,重熙(1032—1055)年间,举进士第。寻授

  • 东羌

    东汉至魏晋时对内迁羌人部落的统称。因与其他羌人部落相比,居地偏东,故称。从东汉初年开始,西羌部落先零、烧当、钟羌、牢姐等不断起兵反抗东汉政府的统治与压迫。汉朝屡出兵镇压,并强迁其部众于陇西、汉阳、安定

  • 移支

    东汉西域小国名。据《后汉书·西域传》载,有1千余户,3千多人,胜兵千余。其人皆披发,勇猛善战,以游牧为业,随畜逐水草,不知农田耕作。所居原为蒲类国地,以蒲类王得罪匈奴单于,匈奴强迫蒲类人远徙匈奴右部阿

  • 协新

    藏语音译,意“分成租土地”。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以劳役地租为主要形式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实物地租形式。出租者有农奴主,也有被农奴主分予份地的※差巴。租期不定,一部分立有租佃契约,一部分仅在农奴主掌管的《土

  • 公田制

    辽圣宗时屯田戍边的一种田制。是时沿边各置屯田戍兵,以种田积谷代替军饷。规定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是为公田制。

  • 佟国纲

    ?—1690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一等公※佟图赖长子。初任侍卫。康熙元年(1662),袭父三等精奇尼哈番(子爵)世职,继袭父一等公爵,任内大臣兼汉军都统。曾任安北将军,平察哈尔蒙古,定宣府、

  • 协领

    初称固山达(满语音译)。官名。清代驻防旗兵官之一。位列※城守尉之下、※防守尉之上,从三品。(1)专城官(一城中首席官):吉林将军兼辖之打牲乌拉城,宁古塔副都统兼辖之珲春,阿勒楚喀副都统兼辖之拉林,此3

  • 符南蛇

    ?—1502又称符蚺蛇。明弘治时儋州黎族起义领袖。海南岛儋州七坊峒人。黎族。曾任土官,后因官役频繁,困于征求,于弘治十四年(1501)夏,在七坊峒刻箭传约,号召黎族人民奋起反抗封建官吏贪残私敛。海南“

  • 手扒狍肉

    部分达斡尔人的传统食物。流行于布特哈地区(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一带)。民间每逢杀猪宰羊,有吃手扒肉的习惯,猎到狍子也如此。食法是:狍子剥皮后,带骨切成大块,放入锅内煮,加少许盐,煮熟捞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