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贝勒

和硕贝勒

清代爵位名。满语音译“和硕”意为“四方之方”、“楞”,四角之“角”,“贝勒”源于金代官爵“勃极烈”之汉文异写,意为“高官”;“和硕贝勒”即一方之高官。明代“建州三卫”和“扈伦四部”等有地位的大酋长,多“自称贝勒”。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帝时,初封四大和硕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后增岳讬、多尔衮、阿济格等计八和硕贝勒。皆为最高品级,专主一旗之事,权力极大。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厘定爵位,顺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和硕贝勒等,被降为第三等爵位。因仍主一旗之事,故亦称“固山贝勒”或“旗主贝勒”。

猜你喜欢

  • 阁的木

    阿刺伯语音译,一译“格的木”,意为“古老”、“陈旧”。伊斯兰教派别之一。指明末清初伊斯兰教门宦新派传入回族以后,仍保持伊斯兰教传入时期的宗教仪式和基本功课的派别,故称,或称老教、清真古教、遵古教等。该

  • 寿富

    ?—1900清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礼部侍郎宝廷子。字伯茀、菊容。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愤国势,八旗人才不济,日衰,撰《劝八旗官士文》。立知耻会,励以自强。由

  • 笔帖式

    清代官名。亦作笔且齐。清内阁、各部院馆、各府寺监、八旗内外衙署等所置的低级官员。掌翻译、缮写满、汉章奏文移、书牍等项文书事务。《清通志》载:本称由来已久,“沿历代令史遗制”,远者可溯汉代“兰台令史”,

  • 库伦办事大臣

    清朝派驻库伦处理边务及办理对俄事务的大臣。乾隆二十三年(1758),首由满族大臣中简放,改由蒙古大臣充任。除办理和俄国通商贸易,会同黑龙江将军、定边左副将军,办理边界事务外,还会同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车

  • 摩罗札嗄图

    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时在蒙古娶的妃子。东蒙古阿苏特部领主※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子,《蒙古黄金史》作永谢布的额森撒米)之女。据蒙文史籍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首领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俘明英宗,交与

  • 旅蒙商

    清代内地到蒙古地区进行贸易的商人。多为山西、河北一带汉商与回商,有山西帮、河北帮之分。初因清政府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入蒙地经商有种种限制:首先经批准领得“龙票”、“信票”,以为凭证,限期一年,禁止携带妻

  • 武散官

    金、元时表示武职品级的称号。金代吏部选官时,非进士出身所授之官皆称武散官,谓之右职,或右选。右职升进以军功为优,皆循资渐升,有升降定式而不可越。元多袭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12

  • 李越

    ?—338十六国时期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雄庶子。初为车骑将军,屯江阳(今四川泸州市)。成汉玉衡二十四年(334),父卒,对从兄弟李班即位,心怀不满,乘奔丧之机

  • 突厥官制

    古代突厥汗国职官制度。关于汗国职官设置情况,诸书记载,详略不一。目前学术界一致公认《通典》所述,最为完备。其国以可汗为最高首领,建庭于郁都斤山(位于鄂尔浑河上游,今杭爱山支脉)。可汗而外,有小可汗,多

  • 韦昌辉

    1823—1856太平天国首领之一。原名志正。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人。壮族(一说祖籍广东,属客家人)。出身富户,拥地200余亩,年收租谷10余万斤,富甲一邑。曾两度赴县应试,均落第,后捐监生。道光(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