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族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哈尼、卡罗、雅尼、※毫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此外,尚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汉族称其为※僾伲,史籍上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尼、俄泥、※阿泥、※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惰塔、※卡惰、※毕约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沅、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人口为1253952 (1990)。操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源于南迁的古羌人。唐代称为※“和蛮”,分布在滇南等山区。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元设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后又分设纳楼、溪处、思沱、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临安府,一些首领曾被授予封建土司官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起义的田四浪(又名田政)和民国时期反封建土司的首领卢梅贝(尊称为多沙阿波)都是反帝反封斗争的著名人物。善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地主经济,但在红河南岸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领主制经济,此外在西双版纳的南糯山等地,由于受傣族封建领主制统治,还保留浓厚的原始制度残余。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有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实行火葬。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解放后先后建立一个自治县,与彝族、傣族建立一个联合自治州和两个联合自治县。

猜你喜欢

  • 达益巴

    1246—1318元代吐蕃高僧。吐蕃临洮人。至元元年(1264)应帝师八思巴之召至京师,为帝师亲随侍从凡13年,朝夕聆听言教,学问大进。十三年(1276)扈从帝师西还,行至临洮以体弱难行遂留滞当地凡1

  • 雅奇山卫

    见“咬里卫”(1645页)。

  • 克哷克雅克伯克

    参见“克勒克雅喇克伯克”(989页)。

  • 郑国鸿

    1777—1841清朝将领。字雪堂。湖南凤凰厅(今凤凰县)人。回族。幼袭父职为千总。嘉庆八年(1803),参与镇压湖南永绥厅苗民反抗,补永绥屯守备。历任湖北黄州(今黄冈县)协都司、提标中军参将、广西平

  • 道陵

    金章宗完颜璟陵寝。泰和八年(1208)十一月丙辰,章宗卒于福安殿。大安元年(1209)二月甲申,葬道陵。陵址在大房山(今北京房山)。

  • 仆杂

    彝语音译。意为※呷西奴隶吃的饭食。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以荞麦皮、嫩野草、蒿子叶等做成。民主改革前,生产的粮均被奴隶主占有,单身奴隶一无所有,连人身都是主子的,仅能以此充饥。

  • 佧佤

    旧时傣族、拉祜族和汉族对佤族的一种通称。又分“大佧佤”(指西盟佤族)和“小佧佤”(指双江、耿马、沧源、孟连、澜沧等地佤族)。“佧”为傣语,含有奴隶之意,故有侮辱性质。解放后,根据大多数佤族人的意愿,并

  • 西域校尉

    隋朝官署名。大业十一年(615),西突厥射匮可汗遣侄儿率诸部首领到长安朝贡,同年朝贡者尚有龟兹、疏勒、于阗等使者。为处理日益繁多的西域事物,接待西域来使,设此专门机构。

  • 昭怀太子

    见“耶律濬”(1305页)。

  • 马虎山

    近代河湟事件起事者之一。甘肃临夏人。回族。历任马仲英部旅长、副师长等职。1934年4月攻灭和田“伊斯兰王国”,同年7月代马仲英率所部驻和田。1937年举兵反盛世才,失败后逃往印度。后投马步芳,解放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