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兰

噶玛兰

高山族语音译。台湾地名。亦作哈仔难、甲子兰、蛤仔兰等。位于台湾东北部,今称宜兰。为“三十六社土番之地”。清统一台湾后,大陆移民多次欲深入此地开垦,都因遭当地高山族人的反对而入垦未成。嘉庆(1796—1820)初,福建漳浦吴沙率乡人至此,多方设法谋取当地高山族的同情与谅解,并施药救治高山族居民所染痘疫,最终取得高山族人的信任,获准在当地开垦,后漳、泉大批移民相继而来,使原先这块荒凉的“蛮烟瘴雨”之地,开辟为膏腴的良田。嘉庆十七年(1812),置噶玛兰厅。

猜你喜欢

  • 定王

    ①渤海国第七世王大元瑜的谥号。元瑜于唐元和七年(812)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元瑜”(79页)。 ②元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阿里不哥子玉

  • 僧厄

    见“僧格”(2454页)。

  • 筇竹寺白话圣旨碑

    元代蒙汉文合刻古碑。为云南昆明玉案山筇竹寺所藏刻有以古蒙文和元代白话文对译皇帝圣旨的石碑之俗称。现妥存该寺大雄宝殿前廊,为文物保护重点。元至大三年(1310),筇竹寺住持玄坚和尚朝见武宗,获赐大藏经一

  • 三勐改流

    约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前后,今云南耿马县境内设有三个傣族土司:勐缅长官司,土长官奉氏;勐撒巡检司,土巡检罕氏;双江县境内设有勐勐巡检司,土巡检罕氏。明谢肇淛《滇略》,称三土司为“三勐”,遂相沿为

  • 李小老

    ?—1800清代云南拉祜族反清首领。云南省澜沧县人。拉祜族。嘉庆四年(1799),响应双江以※李文明为首的拉祜族农民起义,率澜沧拉祜族农民起义军渡辣蒜江到双江与李文明义军会师,共同指挥攻打缅宁城,并占

  • 西丁零

    丁零之一部。三国时,游牧于今新疆西北额尔齐斯河及阿尔泰山、塔城一带。南接乌孙、车师,西南邻康居,史称西丁零。或谓西丁零为北丁零西迁者。有胜兵6万人,随水草而牧畜,出名鼠皮、白昆子、青昆子皮。参见“丁零

  • 长白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

  • 五台山寺

    西夏佛寺。《西夏纪事本末》所载《西夏地形图》贺兰山中标注寺名。仿山西五台山建。西夏文类书《圣立义海》内“山之名义”中有五台净宫,即为此寺,其释文为“菩萨圣众现生显灵、禅僧修契、民庶归依处是善宫,野兽见

  • 思州安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

  • 焚书

    书名。又称《李氏焚书》。明代回回人※李贽撰。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年至三十年(1576—1602),分6卷,分书答、杂迷、读史和诗四部分。作者以反对孔孟之道的“异端”自居,书中猛烈抨击儒家经典和假道学,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