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弗河卫”(670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托毛公贝勒旗。雍正三年(1725),封辅国公索诺木达什次子诺尔布朋素克为札萨克,建旗。下设4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牧地在青海湖东岸。东至贺
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
①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克普恰克”。源于元代钦察人。其中大多数来自东钦察。从事畜牧业,牲畜主要有马、牛、羊和骆驼。现代哈萨克语就是在古代钦察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乾隆二十二年(175
清代于新疆南疆官府置设之维吾尔族小头目。有额设和虚设两种。额设准其使用铜质顶带,定员;虚设为历任大臣沽名私赏,属临时委派,无定员。嘉庆十二年(1807),经松筠奏请,诏允俟额设缺出,择其奋勉者报部补用
?—1457明朝文臣。字廷圭。回族。福建闽县人。祖籍西域。元代著名诗人萨都刺后裔。宣德五年(1430)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为人耿介持正,学有源委,授编修,预修《仁宗实录》,升礼部右侍郎。
见“倒瓦答失里”(1887页)。
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天授三年(692)其父尉迟伏阇雄卒,武则天封其为于阗王。开元初(713或714)遣使贡马。卒后,十六年(728)唐朝复立尉迟伏师为于阗王。
沙陀首领。唐金吾卫大将军、酒泉县公※朱耶尽忠长子,晋王※李克用祖父。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与父率沙陀众3万落自甘州,沿乌德犍山(今杭爱山,一说祁连山)东投唐朝,遭吐蕃军追击,辗转3千里,凡数百战,
见“西夜”(6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