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公
解放前广东连南八排瑶族地区村寨(即排)最高头人称谓。由村民通过民主推选一位德高望重并有生产和斗争经验的老人担当,不论贫富,任期只限一年,不得连任(实际是由村寨内各房姓老人轮流充当)。其职责是根据习惯法维护村寨社会秩序,领导生产和主持重大宗教活动等公共事务,遇有战争,又是军事首领。但处理重大事件,得与寨内各房姓老人商议或召开全寨成年男子会议相讨决定。任期内虽有一些报酬(每户须给玉米2斤),但和村民一样参加各项生产劳动,也没有任何特权,具有原始长老色彩。
解放前广东连南八排瑶族地区村寨(即排)最高头人称谓。由村民通过民主推选一位德高望重并有生产和斗争经验的老人担当,不论贫富,任期只限一年,不得连任(实际是由村寨内各房姓老人轮流充当)。其职责是根据习惯法维护村寨社会秩序,领导生产和主持重大宗教活动等公共事务,遇有战争,又是军事首领。但处理重大事件,得与寨内各房姓老人商议或召开全寨成年男子会议相讨决定。任期内虽有一些报酬(每户须给玉米2斤),但和村民一样参加各项生产劳动,也没有任何特权,具有原始长老色彩。
?—1643明代土族土司。又作鲁印昌,鲁胤昌。世居连城(今甘肃永登),故称连城土司。世袭指挥佥事。崇祯九年(1636)升参将,分守庄浪。十年,任西宁副总兵。李自成起义军贺锦部攻河西时,他散金帛于将士,
旧时裕固族部落名。裕固语称“依曼戈勒玛”,意为“交八匹马”(因交八匹“茶马”,故名)。分布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区的寺大隆,大草滩、红石窝、东牛牦等地,操东部裕固语。共有7个户族(裕固语称※“的尔勤”)
见“哈郎卫”(1635页)、“考郎卫”(686页)。
?—1658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官员。又称索南饶丹。藏族。初任四世达赖喇嘛侍从官,拒绝后藏噶玛教派彭错南杰于拉萨会见达赖。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任哲蚌寺强佐。同年,因藏巴汗丹迥旺布(彭错南杰之子)袭
见“鹘里尀”(2452页)。
渤海国第二世王大武艺的谥号。取意于其人在位期间,南敌新罗,并与唐抗争,北讨黑水靺鞨,拓疆辟地,使周围许多部族畏臣之,一生以武功著称。武艺于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死后,其国未报请唐朝廷私自加此谥号。详
古水名。所指众说不一,主要有四说:或认为是嫩江下游西岸支流绰尔河;一说是嫩江中游支流阿伦河;有说是阿伦河南之音河;旧说为济沁河。南北朝时,从东北重镇和龙(今辽宁朝阳市)入室韦族境途经此水。
?—1183金大臣。海陵王赐名邦基。渤海人。大氏。熙宗时,为寝殿小底(内侍),权近侍局直长,备受亲信,掌管宫殿符钥,自由出入宫禁。皇统九年(1149),因无故被熙宗杖笞,怀怨,与右丞相完颜亮同谋弑熙宗
明代军卫指挥机构名。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后废,徙西宁卫右千户所于此。
①唐代旧州名。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封山县(今广西灵山县南安金)。贞观十年(636)废。 ②元代旧州名。乌蛮阿坛绛(笃慕后裔)孙阿罗,仕大理国贵族高升泰。是时会川(在今四川会理县西)有城曰龙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