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屯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设之好屯河卫,改作赫图或赫图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设之好屯河卫,改作赫图或赫图河卫。
见“史思明”(566页)、 “史朝义”(567页)。
明代白族学者和诗人。字德懋,号高河。云南大理人。白族学者※李元阳婿。嘉靖十九年(1540)中举,官通判,历官知州,后归乡里。从李元阳、流寓杨慎游学。著《行剑子》、《叶榆檀林志》,诗集有《南霞集》、《乘
南诏始祖。又作奢旁、蒙舍龙(龙系庞之误)。自称哀牢之后、乌蛮别种。姓蒙氏。居蒙舍州(在蒙舍川,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西北图山),为部落渠师。卒,子庞迦独嗣立。
解放前侗族社会的一种经济剥削形式。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主要存在于有租佃关系的地主和农民之间。有田出租的富户,同时把牛租给佃户饲养和使用。在租牛期间,如母牛产子,则按“主三佃一”分成,不另收牛租。
?—588南北朝时吐谷浑诸王之一。号高宁王。隋文帝开皇元年(581),降隋,受封大将军、河南王,居河南(今贵德、临夏黄河以南),以统部众。八年(588)卒。隋文帝令其弟树归袭,统其众。
石刻名。以契丹小字刻写的哀悼辽兴宗耶律宗真的石刻。刻于清宁元年(1055)。1922年6月21日,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L·Kervyn)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族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辽庆陵之中陵即永兴陵内掘出
西域古国名。又作吐呼罗、吐豁罗、覩货逻。古为大夏地。位于兴都库什山与阿姆河上游之间(今阿富汗北部)。王号“叶护”。国少女多男,兄弟共妻。拥兵10万,皆善战。居民从事农业,园艺业发达。出产名马、驼、骡。
苗族民歌。流行地区较普遍。唱时用真声,略带朗诵形式。贵州东南地区也有的采取边唱边讲述的形式。歌的曲调分古歌、情歌、飞歌(或大歌)、丧歌及祭祀歌,各具特点。古歌浑厚、拍节分明。情歌旋律优美,一般低声对唱
元置。失怜,清作锡林。因设于锡林河流域得名。治所在前苏联沿海州苏昌河西。居民多为女真人。初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明代为野人女真分布区。
唐朝武臣。一说为鲜卑尉迟氏。本于阗王珪之长子。少嗣位。玄宗天宝(742—756)中,入朝贡名马、美玉,受玄宗嘉赏,妻以宗室女,授右威卫将军、毗沙府都督。西归后,与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同击萨毗、播仙。以功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