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田
旧时布依族财产继承习俗。即娘家给姑娘的陪嫁田。流行于贵州贞丰、望谟、紫云等地。旧时布依族实行父系制,家产由儿子继承,但还保留有一部分“姑娘田”的继承习俗,即每个姑娘享有继承父亲的一小部分水田和旱地的权利。兄弟分家时,不能把这部分田地分掉。姑娘出嫁前,自己耕作这部分田地,产物作陪嫁用;“成家”(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即可将这分田划归到夫家。年老时,有女儿者,即将这分田地交给女儿继承,代代相传。如无子女,死后仍归还给娘家亲属所有。为“母系制”继承法的遗迹。苗族、侗族等亦有此俗,大同小异。
旧时布依族财产继承习俗。即娘家给姑娘的陪嫁田。流行于贵州贞丰、望谟、紫云等地。旧时布依族实行父系制,家产由儿子继承,但还保留有一部分“姑娘田”的继承习俗,即每个姑娘享有继承父亲的一小部分水田和旱地的权利。兄弟分家时,不能把这部分田地分掉。姑娘出嫁前,自己耕作这部分田地,产物作陪嫁用;“成家”(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即可将这分田划归到夫家。年老时,有女儿者,即将这分田地交给女儿继承,代代相传。如无子女,死后仍归还给娘家亲属所有。为“母系制”继承法的遗迹。苗族、侗族等亦有此俗,大同小异。
见“北得里”(533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子君。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市。其祖先原住市周各县。详见“彝族”(2594页)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嘲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石烈。
?—1939明初将领。安徽定远人。回族。明大将常遇春妻弟。初隶常遇春帐下,以作战勇敢,累立战功,擢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四年(1371),从傅友德、汤和伐蜀,克绵州(今绵阳),夏主明升(明玉珍之子)降。五
建造于辽代。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约20余公里山谷中,分南、中、北3窟,窟内有圆雕、半圆雕及浮雕的佛、菩萨、天王和供养人跪像等,姿态各异,雕刻工整,供养人服饰、面貌带有典型契丹人色彩,均造型于辽
①古族名。来源于古※貊族。《后汉书》等有传。有东(亦称“南”)沃沮、北沃沮之分(一说东沃沮即沃沮,包括南、北沃沮)。旧据《辽史》多认为在今辽宁海城县一带;今一般据《后汉书》等称,其“在
古称入贡为荒服。《史记·匈奴列传》:周武王“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其后200余年不绝。周衰,始断。
蒙古国大将。又译主儿扯歹、术彻台、拙赤賛等。原为兀鲁兀部首领,依服札只剌部札木合。※“十三翼之战”后,因不满札木合的残暴,率众归附铁木真(成吉思汗),随从统一蒙古各部。智勇善骑射,深受器重,“每遇战阵
①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又作董咸。贰县人。孝武帝太元十二年(387)正月,与卢水胡彭沛谷、休屠胡张龙世、新平羌雷恶地等起兵,归附前秦大司马、鲁王苻纂,拥众10余万。九月,以纂弟苻师奴为后秦败于泥源
339?—349十六国时期后赵第四世皇帝。349年在位。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石虎子,母为前赵主刘曜女安定公主。初封齐公。以母出尊贵,获宠于石虎,甚得偏爱。建武十四年(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