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彝族佩带的“护身符”,通常用熊指甲、虎须、陨石等制成。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凡参加※冤家械斗或其他战斗时,有少数人除带武器、粮饷外,还佩带此物,认为可刀枪不入。
彝语音译。旧时四川凉山彝族佩带的“护身符”,通常用熊指甲、虎须、陨石等制成。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凡参加※冤家械斗或其他战斗时,有少数人除带武器、粮饷外,还佩带此物,认为可刀枪不入。
中国古代北部落名。札剌儿部分支之一。参见“札剌儿”(433页)。
唐代南诏国务行政机构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六部。即士曹,掌管官员调派,犹吏部;户曹,管理户籍,犹户部;仓曹,掌理财政、营建工程,类似工部;客曹,掌管礼仪、外交,犹礼部;兵曹,主管军队的指挥、调遣、训练,犹
撒拉族历史上一种与土司制度紧密相连的伊斯兰教宗教制度。伊斯兰教什叶派以尕最(总掌教)为首的宗教统治系统。相传撒拉族先民东迁循化(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后,为防止对伊斯兰教教义的误释,从中亚聘请40位
东魏、北齐将领。字武儿。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人。一说为鲜卑綦连氏(綦氏),一说其先姬姓,六国末,保祁连山,因以山为姓。魏燕郡太守綦连元成子。少习弓马,有志气。北魏永安三年(530),被尔朱荣征为亲
唐宋时期对云南东部少数民族37个部落的统称。南诏、大理时均称此名。包括因远部(居元江)、休腊部(居河西)、嶍峨部(居嶍峨县)、屈中部(居阿迷州)、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为临安府两长官司)、铁容甸部(亏
清代满族女学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至三十六年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启秀继室。著有《库雅拉启公秀事略》。
又称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位于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为丞相耶律仁先母出资于辽道宗咸雍七年(1071)捐建。塔顶石露盘上刻有“大辽国公尚父令公丞相大王燕国太夫人郑氏造”及“咸雍七年八月工毕
1901—1969革命活动家。汉名鲍仁山,内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人,蒙古族。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参加苏联共产党。1929年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派遣,与乌
?—706突骑施汗国创立者,出身突骑施莫贺索葛啜部,本为莫贺达干,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斛瑟罗属下。唐天授元年(690),阿史那斛瑟罗返长安,部众拥其为主。下置20都督,督兵各7千,屯碎叶西北。次年,击败后
书名。元代回回人※萨都剌撰。14卷,诗余1卷,附录4卷。由其远孙萨龙光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重新编刊。内容多写自然景色、讴歌山川壮美之作,亦有咏史怀古、反映民间疾苦及揭露、讽刺、谴责社会矛盾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