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常峒之战

常峒之战

建国初期广西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和壮族人民痛歼国民党残敌的战斗。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省城桂林,驻守广西的国民党残部大多窜往山区,企图负隅顽抗。伪县长也率所部由县城逃往偏僻的下南乡,与当地毛南族反动势力勾结,公然挂出伪县政府的招牌。国民党广西保安部队第十团的130人也纠聚于下南。为彻底解放毛南山乡,歼灭残匪,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布置了歼敌计划。11月28日深夜,各路毛南族及壮族武装于上南与下南间的常峒坳口设伏,次日上午十时聚歼敌军,俘敌120余名,敌副团长携随从潜逃。彻底粉碎敌伪妄图在下南建立伪政府、进行武装叛乱的计划。标志毛南山区真正解放。

猜你喜欢

  • 黄三

    即“黄鼎凤”(2020页)。

  • 完颜讷申

    即“完颜奴申”(1151页)。

  • 巫蛮

    汉代对巫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秦置巫县,汉属南郡,故又泛称为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有渊源关系。分布在今四川巫山县。和帝永元十三年(101),以郡县收税不均,怀怨恨,遂在许圣等率领下屯聚举兵。次年

  • 速来蛮

    伊儿汗国第十六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麻合马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1339),被哈剌察儿(亦称洒克哈散)立为汗。辖地伊剌克(今

  • 张松协定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 萨巴

    见“撒八”(2490页)。

  • 松外蛮

    古族名。“松外诸蛮”之一部。唐初居于今四川盐源以南、云南西洱河以北。贞观二十二年(648),遭唐将梁建方所率蜀12州兵进讨,酋帅双舍拒战兵败,70余部落降唐。首领蒙和被任为县令,余众感悦。不久,其首领

  • 涅剌拏古部

    契丹部族名。原为大、小二黄室韦户,契丹开国前夕,为※耶律阿保机所征服,分置涅刺拏古部与※突吕不室韦部,开国后,成为太祖20部之一。隶北府,置节度使统领,部族军属东北路统军司,戍泰州东。

  • 砍木契

    苗族契约。又称砍木缺。苗民典卖产业时,无文字契约。甲乙当事者请中人为证,取木用刀砍之成缺。中人授之甲或乙为契。缺之多寡,视典卖价之多寡而殊。由卖方砍木授于买方,以1缺为10,若用百金则砍10缺。

  • 且糜胥

    见“搜谐若鞮单于”(21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