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达塘
见“恩达”(1868页)。
见“恩达”(1868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重庆市中区十八梯(今名中兴路)。系明成化十五年(1479)河南侍郎马文升(回族)谪戌重庆卫时,主持修建。清乾隆时期(1736—1795)来自江南之该坊穆斯林,在此举行沐浴盛
清代蒙古八旗翻译考试名目。雍正九年(1731)开设,只限于蒙古旗人参加。凡已中翻译举人或文举人皆可应试。会试题目比满文会试题目略简,只翻译,不试文论。首题从满文《四书》、《理性》中出题,次题选满文奏疏
藏族部落名。亦称阿拉克硕。在青海玉树境内,牧地横跨子曲河南北。百户驻龙喜寺,下辖百长部落19个,为玉树较早部落之一。明末清初,归青海蒙古和硕特部管辖,亲王达什巴图尔曾赠该部头人台吉爵位,并颁文册,划定
我国仡佬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仡央语支。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和毕节地区的某些县内;另外,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遵义专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也
?—1045西夏皇子,党项羌族,本姓拓跋氏,景宗李元昊子。母咩米氏。与母均失宠,避居夏州王庭镇。年长,图谋聚众为乱,其党羽卧香乞告密,被元昊捉获,后沉河溺死,其母赐死。
城市名。位于色楞格河东岸。原为库伦以北约800里中俄边界上中国方面一镇市,因地处中俄陆路贸易枢要,形成较为繁盛的商埠。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在此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归
一译勺哇绕。土族语音译,意为“常家户族”。因当时地以常姓为正支而得名。汉语即“土户家”,参见“土族”(63页)。
?—1771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其六世祖额济内泰什为※和鄂尔勒克堂弟。明末,因祖辈未随从西迁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留牧伊犁境内,故为准噶尔属台吉。乾隆二十年(1755)、二十二年(17
清代文史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吕璜,一字戒三。初随舅氏姓吴名远,后改今名。康熙间进士,选授庶吉士。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至少詹事。曾充国史馆修纂,参与修撰《实录》、《明史》、《一统志》。
见“巴尔虎”(4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