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的最大寺院。又作扎西伦博寺等。寺名为藏语音译,意为“吉祥须弥”寺。初建时曾名“岗坚曲批”,意为“雪域兴佛”寺。常同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位于日喀则附近尼色山麓。明正统十二年(1447),在贵族穷结巴·霍尔班觉桑波等人资助下,由宗喀巴弟子根敦朱(即第一辈达赖喇嘛)创建。至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第四辈班禅任该寺住持,大规模扩建后,成为历辈班禅住锡的母寺。内分4个扎仓、60个米村,无康村设置。曾规定僧人总数为3800名,多时曾达4400人。主建筑错钦大殿可容2000人,还有弥勒殿、度母殿、汉佛堂、印经院、历辈班禅灵塔、班禅居住的宫室、僧众居住的房舍等。建筑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沿山脊而下周边筑有1500余米围墙,俨似一座古山城。弥勒殿供奉的镏金铜弥勒佛像(藏语称“强巴”),高26.8米,堪与河北省承德大佛寺中的大佛和北京雍和宫的观音像媲美。汉佛堂为班禅跪接清朝圣旨场所,供有乾隆帝画像和道光帝牌位。寺内收藏有皇帝赐的金册,金玉印玺、封诰敕书及珠宝、刺绣、古瓷等珍贵文物。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曾遭到廓尔喀入侵者抢劫。清朝派福康安大将军等率师进藏将侵略者驱出后,索回重要部分。因历辈班禅系西藏地方主要政教首脑之一,自有皇帝所封庄园、牧场、农牧奴,还有所属分寺,班禅在该寺内设囊玛岗(意侍从室或内务府)机构进行管理。1923年,第九辈班禅被迫逃至内地,该机构随之内迁,并曾改称堪布会议厅、行辕等。该寺及原囊玛岗的政教权力和经济收支等,概被原西藏地方政府接管。

猜你喜欢

  • 夫椒

    春秋战国时古地名。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发精兵击越,在此大败越军,迫使越王勾践屈辱求和。

  • 开丹圣宝

    见“开圣丹宝”(215页)。

  • 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

    碑名。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弘历为纪念平定阿睦尔撒纳之乱而撰。铭文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镌刻。记叙出兵征讨缘起及安定局势方略。是研究清朝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的重要史料。原碑存承德普宁寺。

  • 督办垦务公所

    清末民国初年在内蒙古西部办理垦务的机构。宣统二年(1910)设于绥远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三年(1911)三月,由绥远城将军坤岫兼任垦务督办。下设秘书2员,及财政、考工、蒙务、文牍、庶务5科,分别办

  • 凉山彝族四十八甲

    解放前四川凉山部分彝族的保甲组织。1922—1923年间,西昌县礼州李子沟(今喜德县红玛区)黑彝奴隶主列额马达绝嗣,家族中的哈尔达阿火等欲瓜分其遗下的48户娃子(包括曲诺、阿加、呷西)。娃子们在曲诺吉

  • 和硕特前左翼头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俗称默勒王旗。雍正三年(1725),和硕特多罗贝勒衮布子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以功晋封多罗郡王,授札萨克,建旗。下分设9佐领。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乾隆四十七年(1782),赐世袭。

  • 热合满

    参见“满罕木士”(2391页)。

  • 唐宋以来壮、侗、苗、黎等民族的社会组织形式。亦作洞、溪洞。壮语称“洛”、 “弄”或“垅”,侗语称“甘”,黎语称“贡”。原意是以河流、山岭为自然界限的峒场,有固定地域。唐宋时壮族有“黄峒”、“侬峒”、“

  • 赫连铎

    ?—894唐末吐谷浑别部首领。开成元年(836),随父率部众3千帐诣丰州(治今内蒙古五原南)降唐,被置于天德军大同川一带。懿宗时(859—873年在位)为阴山府都督。咸通九年(868),率部助唐镇压桂

  • 东察合台汗国

    元末明初,由※察合台汗国分裂而成。在蒙古各部军事贵族的长期混战中,察合台汗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形成※巴鲁剌思和※朵豁剌惕两大※异密(首领、统治者、军事长官)势力。1346年河中地区(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