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拖日气

拖日气

小雪橇。赫哲语音译,亦作“拖拉气”,意为“狗爬犁”,因以狗挽拉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旧时赫哲人冬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出现历史很早,元代已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元史》载,元王朝在水达达女真地设立15“狗驿”。《大元一统志》记狗车“以木为之,其制轻简,形如船,长一丈,阔二尺许,以数犬拽之”。清代,因赫哲人以犬为畜力,一户养狗3—4只,有的多至几十只,故称其为使犬部或狗国。旧时赫哲族所用之狗爬犁,长、宽与《大元一统志》所记基本相同,以两根长约1丈,直径1.5寸的柞或榆、桦树杆砍成两头薄的长方木,弯成弓形,再用4根横枨与其连接成底架,上铺树条坐人或载物;又在两根长方木上前后各立高1.5—2尺的立柱,构成上架。视需要套1至10余只狗挽拉。内有一经过训练的头狗,由它拉一长绳,其他狗的拉绳拴在长绳上。在冰雪地上奔驰,日行达200至400华里。一般载重约500斤。19世纪中叶后,渐为传入的马拉雪橇取代,然直到解放初仍有个别老人会训练挽拉拖日气的头狗。

猜你喜欢

  • 凤迦异

    即“凤伽异”(326页)。

  • 李佑卿

    1885—1913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广西凭祥县人。壮族。青年时目睹清政腐败,丧权辱国,心怀义愤。光绪三十二年(1906),闻孙中山从日本到达越南西贡进行革命活动,毅然投奔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次年

  • 元惠宗

    见“妥懽贴睦尔”(1102页)。

  • 西部奚

    奚族之一部分。唐代末年,※契丹崛起,奚族为其所役属,后因不堪受虐,部分西迁妫州(今河北怀来)北山投唐,别为西奚,原部居古北口外琵琶川(今辽宁建昌县境)一带,遂有东、西奚之称。至辽太祖五年(911),为

  • 鄂勒欢卫

    见“兀剌忽卫”(111页)。

  • 契丹北枢密院

    见“契丹枢密院”(1566页)。

  • 刘新翰

    清代著名壮族诗人。广西永宁州(今永宁县西北)人。自幼苦读,立志任途,青年时曾于乡试中举,后多次赴京应试均落第,被聘湖南同考官。40岁时至武级县任教谕,后曾主持桂林秀峰书院。不久复出仕途,任江阴县令,为

  • 耶律沙

    ?—988辽代将领。字安隐。契丹族。辽穆宗时,任南府宰相。辽景宗时,总领南面边事。时契丹对中原政策援北汉以抗宋。保宁八年(976)九月,奉命率兵南下,以战功加守太保。乾亨元年(979)三月,为都统领兵

  • 水城人遗址

    即“水城旧石器文化遗址”(425页)。

  • 沧海郡

    即“苍海郡”(10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