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

明清两代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官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土司是元代以来封建王朝在部分民族地区对其土著首领授与世袭官职,使其仍按传统旧俗管理原辖区及百姓,通过他们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的特殊地方政权形式,是为适应当时历史发展需要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统治方式,对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曾起过积极作用。但土司世官其土,世有其民,对辖区土民进行残酷压迫和肆意苛索,不断扩充势力,相互仇杀,某些甚至抗命朝廷,不仅拒绝向中央王朝履行规定的职责和义务,而且不断发动武装叛乱。明永乐十二年(1414)平定贵州思州、思南两宣慰司叛乱后,朝廷下令废除当地土司,设贵州布政司,置思州、思南等8府,改过去间接统治为直接统治,加强了对当地民族地区的控制。但限于明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终未能大规模进行。直到清雍正四年(1726)时,朝廷委任鄂尔泰在贵州、云南、广西及湖广等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和土司的不同表现,使用招抚或镇压,或两者兼用的办法全面推行。政府收缴土司印敕,设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官吏进行统治,逐步推行和内地一致的制度,如戍兵、编查户口、立保甲、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及组织乡勇等,对文化教育也作了相应规定。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往,客观上也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这一改革是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的,不可能改变当地人民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地位,并且由于诸种原因,改流也很不彻底,有些地区如甘肃、四川、云南等地一带的土司大多存在,一直沿袭至新中国成立之初。

猜你喜欢

  • 靖安宣慰使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明永乐十九年(1421),车里军民总管府刀双孟因刀弄屡以兵侵扰,奏请明廷,请别设治所,以抚其众。诏分其地置靖安宣慰使司,升双孟为宣慰使。宣德九年(1434),宣慰使刀霸供以靖安原车里地

  • 玉河军

    唐西域军事建置。位于今喀什河附近。驻有军队,卫戍边疆。玉河军与各守捉、城、镇等,总称为道。隶安西都护府。

  • 充本

    藏语音译,意为“商官”。据史载、早在唐代,吐蕃已有此种官职,掌管商务。后藏区多有此职。解放前,在四川甘孜藏族地区,指负责藏区地方、部落及寺庙商业经营的人。由公众推举或指定辖区内富商充任。

  • 的里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管辖。10世纪时是阿姆河左岸仅次于乌尔坚奇的大城。故址在今乌兹别克共和国达尔甘一阿塔,位于乌尔坚奇东南。

  • 怀仁可汗

    ?—747唐代回纥汗国创立者。药罗葛氏。※护翰子。名骨力裴罗,又作逸标苾叶护。原臣属于后突厥汗国。天宝元年(742)、三年(744),乘后突厥内乱,率回纥九姓部众出兵击破乌苏米施可汗和拔悉密部颉跌伊施

  • 尼玛

    怒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福贡县怒族对巫师的一种称呼。过去当地怒族人认为这种人不仅能给人驱鬼治病,还能到阴界去把失去的魂魄招回来,但也能摄取人的灵魂致死。所以有些人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发生过驱逐和杀害他们

  • 郭药师

    渤海族遗裔。武将。一身仕辽、宋、金三朝。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徙置铁州(治今辽宁营口县东南汤池)。辽末,天祚帝为抵抗女真阿骨打进攻,于辽东募兵,名为“怨军”,以其为统帅。与金将斡鲁古战于显州,兵败。天祚

  • 宇文莫槐

    ?—293西晋时宇文部首领。出于辽东塞外。《北史》、《魏书》称其系出匈奴,先世为南单于远支,世为东部大人,语言与鲜卑颇异,《资治通鉴》称之为鲜卑宇文氏。今人研究认为系鲜卑化匈奴人。为人暴虐,晋惠帝元康

  • 乌垒

    西域古地名。始见于《汉书·西域传》。西汉时为西域都护治所。西距龟兹300里,南至渠犁330里。据《汉书》所记四至道里,当位于今新疆轮台县东策云(策大雅、策特尔)。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西域都护,

  • 大金寺

    四川甘孜地区※霍尔13寺之一。建于明末清初。寺址初建于甘孜绒坝岔打伙沟,康熙元年(1662)昂燃杰迁寺于让来塘。自康熙(1662—1722)年间始,在西藏地方政府及达赖喇嘛操纵下,势力不断扩大,占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