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无恤

无恤

?—44

高句骊国第三世王(《魏书·高句骊传》记第三世王名“如栗”,其为第四世王)。一名莫来。琉璃王※类利第三子。聪慧有大略,立为太子,掌“军国之事”。琉璃王三十二年(公元13年),以寡兵奇袭破夫余来犯之师。三十七年(公元18年)父死,继王位。即位第四年(公元21年),率师西攻夫余,翌年二月,指挥怪由击杀夫余王带素。继东并盖马国,收降句茶国。对汉王朝,一面遣使朝贡,得复王号(王莽时其父被降为“下句骊侯”);一面于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十三年,两次将兵破汉乐浪郡城(故址在今朝鲜平壤市南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即平壤市),汉因此于建武二十年遣兵渡海,复取乐浪地,并划定萨水(今朝鲜北部之清川江)以南地属汉,以北地归高句骊。是年十月死,谥大武神王,在位27年。

猜你喜欢

  • 忽里台

    见“忽里勒台”(1490页)。

  • 火斌

    ?—1554明代抗倭英雄。蒙古族。明成祖将、同安侯※火真裔孙。永乐七年(1409),火真随丘福出征蒙古战死,子孙世袭浙东观海卫千户。嘉靖(1522—1566)间, 中武举。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

  • 蒲华

    见“捕喝”(1854页)。

  • 雉水蛮

    南北朝时期龙山雉水一带少数民族的总称。以水名为族名。分布在今河南襄城西部郏县东南。蛮帅鲁奴子屡为南朝边患,扰龙山,欲归北魏,径北魏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蛮帅鲁轨言于北魏,以鲁奴子为四山王。后鲁轨子鲁爽

  • 慈灯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康乐街南。蒙古语名“塔布·斯普尔罕”,即五塔寺。清雍正五年(1727),崇福寺(小召)喇嘛阳察察尔济呼毕勒罕任呼和浩特副札萨克喇嘛时,年班赴京,奏请建立此寺。十年(17

  • 南襄城蛮

    南北朝时期南襄城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城名为族称。分布在今湖北南漳地区。南齐建元二年(480),其首领秦远乘北魏攻齐,官军尽发,郡县无备之机,攻潼阳(今湖北潼水马良坪一带),杀县令焦文度,破临沮(今湖北当

  • 元代铁幡竿渠遗迹

    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为元代在上都西北山下兴建的水利工程遗址。由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1231—1316)设计建筑。有拦洪坝、溢洪道等。拦洪坝修建在今哈登台山下的两山之间,东西长约1公里,坝身下宽3米,高约

  • 鸭子河

    辽金时期河流名。辽时属上京道。为今吉林省北月亮泡以东、黑龙江省肇源县以西的一段嫩江(一说为今第二松花江下游一段)。其地:“是雁鸭生育之处。”(宋曾公亮《北蕃地里》)为契丹皇帝春猎之地,《辽史》不乏赴该

  • 执手礼

    ①契丹帝王奖谕将士的一种礼仪。《辽史·国语解》称:“执手礼,将帅有克敌功,上亲手慰劳;若将在军,则遣人代行执手礼。优遇之意。”对于亲近的外国首领,在特殊情况下亦可用此礼。《太宗纪》载,天显十一年(93

  • 依玛坎

    赫哲语音译,意为“故事”。赫哲族民间口头相传的一种古老说唱文学。最为群众喜闻乐听,类似汉族北方的“大鼓”,南方的“苏滩”。用词合辙押韵,如同诗歌。长的可说唱多日,短的也能说唱数天。内容大多是歌颂英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