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普米语

普米语

我国普米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兰坪、维西、宁蒗、丽江等县,四川木里、九龙、盐源等县部分藏族也使用普米语。使用人口共有5万左右。普米语分南北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各分3个土语,方言间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困难。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语法差别较小。以云南兰坪县箐花普米语为例。语音特点是:有复辅音22个,由前置辅音加基本辅音构成的有15个,基本辅音加后置辅音构成的有7个。有43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分舌尖前、卷舌、舌叶、舌面4套,有小舌部位的塞音和唇齿部位的擦音。有19个单元音,分鼻化和非鼻化两套。复元音以后响为主,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有少量前响复元音和三合元音,数量和出现频率均低于后响复元音。没有辅音韵尾。有高低两个声调,有区别词义和语法意义的作用。语法特点是:形态较丰富,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0类。名词有双数和多数语法范畴,也可在名词后加词尾表示指小。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种,后3种均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人称代词用元音屈折表示领格和施动格的语法意义。反身代词用重叠人称代词词根构成。量词较丰富,和数词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动词有人称、数、时态、趋向、态、式等语法范畴,用词根元辅音屈折变化、添加前后缀、重叠词根等形式表达。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无级范畴,基本形容词经常用叠音形式。助词有限制、施动、受动、处所、从由、比较、定指等7类,语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一宾一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面,代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词汇特点:以单音节或由单音节构成的合成词为主,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主谓、支配等,也有加词头、词尾构成的,但不大能产。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自汉语,北部方言也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但宗教内容居多。

猜你喜欢

  • 忙忽惕

    即“忙兀”,为复数。见“忙兀”(880页)。

  • 屠耆单于

    ?—前56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薄胥堂。※握衍朐鞮单于从兄。原为匈奴日逐王。宣帝神爵四年(前58)冬,为左大且渠都隆奇等拥立为单于。发兵东袭呼韩邪单于,使呼韩邪兵败出走。命二子都涂吾西与姑瞀楼头留驻

  • 栋伊思喇布

    ?—1681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哈纳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多尔济伊勒登次子,贝勒※色棱墨尔根弟。康熙四年(1665),率众2千余至喀尔喀右翼牧地,归附清朝。封札萨克

  • 土尔扈特汗国

    国名。17世纪30年代建于伏尔加河下游。17世纪20年代末,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因四卫拉特内部不睦,牧地紧张,率众5万户,自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地区)西越哈萨克草原,至额济勒河(即伏尔加河)下

  • 法一旦尼哈番

    官名。满语音译。“法一旦”,亦作“法一丹”,意为“仪仗”或“行列”;“哈番”意为“官员”。清代亲郡王等府中所设的“典仪”官。宗室之制,皇子皇孙分封、出府,凡入八分公以上者,皆于其新府分别敷设典仪等官,

  • 巴懒尼雅玛

    见“巴拉人”(410页)。

  • 龚自珍

    1792—1841清代著名学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又名巩祚、易简、自暹、字璱人,一字爱吾、伯定,号定庵。幼即聪颖过人,并从外祖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习小学、说文。嘉庆二十三年(1818),应浙江乡试

  • 布尔罕尼丁

    见“布拉呢敦”(470页)。

  • 噶山大

    即“嘎山达”(2449页)。

  • 吉良镇

    西域古镇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在于阗西390里。为唐朝所设军队戍守之地。清《西域图志》认为:即和阗额里齐城西390里之萨纳珠。今为新疆皮山县东南桑株巴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