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朝阳县

朝阳县

县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置。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游,邻接内蒙古自治区。汉为柳城、交黎2县地。北魏、北齐后,北境俱属契丹。元属大宁路兴中州,西北境为鲁王分地。明初为营州卫地,后废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设塔子沟厅,三十九年析厅东境置三座塔厅。厅东北境为土默特左翼旗,西北境为土默特右翼旗,又北为奈曼旗,又东北兼辖喀尔喀、库伦两旗。四十三年改设朝阳县,属承德府。

猜你喜欢

  • 振武军

    ①军制。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唐在鲜卑拓跋部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设振武军节度使,军政合一,镇守该地并防御※突厥、※回纥等游牧民族。唐亡,其管辖区相继被西突厥沙陀部、契丹族占据。

  •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

    位于新疆吐鲁番东南约40余里处,南邻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分别为二个相邻村落名称。阿斯塔那,维吾尔语意为“首府”,汉名“三堡”;哈拉和卓,汉名“二堡”。墓葬区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2公里,占地1

  • 西番十八族

    藏族古族部名。见于《元史·世祖纪》。元至元元年(1264)七月,以西番十八族部立定西州,行安抚司事。定西州属巩昌路,地在今甘肃定西、陇西、武山一带,治所在定西县。元末属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司管辖,置正副

  • 锦语

    我国部分布依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地莪乡和播尧乡的十多个自然村中。使用人约有二三千人,他们大都兼通汉语、布依语或莫语。地莪乡更方村的锦语有35个单辅音声母和数量相

  • 站丁

    见“乌拉齐”(334页)。

  • 诺尔布事件

    清代西藏日喀则地区反对蒙古汗王和格鲁派之斗争。清崇德七年(1642),和硕特蒙古固始汗灭藏巴汗后,将后藏土地、百姓全部献给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顺治十二年(1655)固始汗死后,汗位空悬数年。十六

  • 哈剌讷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译哈剌那惕。※弘吉剌部分支之一。始祖为秃速不答兀忒之长子合剌讷惕。参见“弘吉剌”(644页)。

  • 噶玛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该派因以康区之噶玛拉顶寺为基地发迹,故名。创始人为塔波拉结(1079—1153)及都松钦巴(1110—1193)。有东西两大根本道场,先期以东部的噶玛拉顶寺为主,后期以前藏之堆隆地区

  • 休屠

    即“屠各”(2133页)。

  • 钦差镇守辽东太监

    明代官名。永乐年间(1403—1424)始置。明朝派遣镇守辽东地方之内臣。与镇守辽东地方总兵官及赞襄军务的都御史或提督,同为镇守辽东重臣。职司主要为监军,亦监察其他民政诸事及安抚各族。衙门为镇守太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