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思
唐末五代诚、徽州峒首。飞山峒(今湖南靖县飞山)人。自称飞山令,不愿臣服楚王马氏,直接归附于后唐王朝,贡献方物。后唐分其地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领之,自为十峒总首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后人杨蕴内附。五年,杨通宝入贡,封通宝为诚州刺史。淳化二年(991),刺史杨正崖复入贡。宋元丰(1078—1085)间,因杨再思在杨氏族姓中享有威望,追封其为威远侯。淳熙年间(1241—1252),又追封为英惠侯。清代,在今湖南靖县城西建有威远侯庙,贵山黎平县城北建有英惠侯祠,侗民多祀之。
唐末五代诚、徽州峒首。飞山峒(今湖南靖县飞山)人。自称飞山令,不愿臣服楚王马氏,直接归附于后唐王朝,贡献方物。后唐分其地为十峒,再思以十子分领之,自为十峒总首领。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其后人杨蕴内附。五年,杨通宝入贡,封通宝为诚州刺史。淳化二年(991),刺史杨正崖复入贡。宋元丰(1078—1085)间,因杨再思在杨氏族姓中享有威望,追封其为威远侯。淳熙年间(1241—1252),又追封为英惠侯。清代,在今湖南靖县城西建有威远侯庙,贵山黎平县城北建有英惠侯祠,侗民多祀之。
1850—1926近代东北民族史地学家。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汉族。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入北京国史馆,任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投吉林将军,被派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
元朝征调回回人组成的军队。据史籍记载,至迟在世祖至元七年(1270)以前即有回回军之组建。该军由回回战俘、西夏之回回人、避罪附宋之回回人、回回军匠、水手、甚至殷富者组成。他们被强迫从军后,有的充作军士
唐代南诏职官名。据《新唐书·南蛮传》,“巨讬主仓廪”,即主管粮食仓库之官,由最高军政大员※清平官、※酋望、※大军将兼领。
见“土河”(63页)。
505或515—562西魏、北周将领。昌黎徒何(即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其先世为鲜卑慕容氏,后归北魏,赐姓豆卢,柔玄镇将豆卢苌(一作长)之子,楚国公※豆卢宁弟。少有识度。初随兄事侯莫陈悦,后附宇文泰,
又记作“捏褐耐”。契丹语,意“狗头”。契丹族对“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七日(八月八日)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至中秋,移帐于埋狗头处。
渤海王国置。为怀远府依郭州(一说怀州为府依郭州),领怀福、豹山、乳水三县。州治故址在今锡赫特山脉以西、乌苏里江以东比金河流域;或说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县南高力城子废墟附近;也有说在伯力(前苏联哈巴罗夫斯克
1635—1688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一世。生于青海梅仰部族。幼年随舅父学习,后赴外蒙古。清顺治九年(1652),赴西藏入哲蚌寺果莽札仓学五大部经,后又在拉萨下密宗院专门研究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玉树县结古镇木它梅玛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西藏萨迦派大喇嘛当钦哇·嘉昂喜饶坚赞至此传教,在当地扎武部落头人支持下建寺。后成为萨迦派在玉树北部的主要寺。此寺依山而建,殿堂僧
明初乞儿吉思首领。汉籍称之为万户。原臣服于瓦剌。宣德五年(1430),遣副千户巴巴力等至京奏事,受赐彩币。一说即是《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1439)正月癸卯条提到的瓦刺政权中之把把的丞相,位于右丞相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