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干贞

杨干贞

五代十国时期云南大义宁国君主。一作杨干真。白蛮(白族先民)大姓。和村(在今云南宾川县)人。《南诏野史》传其为南诏王隆舜私生子,其母带孕适渔人杨氏,故为杨氏子。长仕郑氏大长和国,官至剑川(胡蔚本《南诏野史》误作东川)节度使,遂擅军政大权。后唐明宗天成三年(928,一说二年),入朝杀君主郑隆亶,灭大长和国欲自立,恐众不服,立清平官赵善政为主,“使尽诛郑氏子孙”,是为赵氏大天兴国,居功自恃。天成四年(929),被赵善政疏远,“贞所有请乞,辄不许。干贞恃功怨望,遂赂结诸臣,废善政而自立”,改国号大义宁国,年号兴圣(诸书不一,或作光圣、先圣、元圣等),追封其父为“宣德大王”,铸铜观音像,供于崇圣寺塔内。后唐长兴二年(931)又改元大明(元代李京《云南志略》云其先后使用光圣、皇兴、大明、鼎新、建国年号,诸书不一)。“在位贪暴特甚,中外咸怨”。后晋高祖天福元年(936),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攻之,急命其弟杨诏等五人率兵抵御,兵败被迫出逃义督(今剑川)。四年(939),获段思平赦免,被废为僧(《滇载记》谓其“走死”;《滇云历年传》则云其“败走永昌自缢死”)。谥号肃恭皇帝。一说在位仅2年,被其弟杨诏(杨明、大杨明)所篡,亡于段思平者为杨诏。姑存此说备考。

猜你喜欢

  • 渡离江记

    游记。1篇。明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篇专记广西漓江(府江段)两岸景色及少数民族社会情况。谓:“彼中洞丁招主,往往衅状相通。今昭平建设土巡检司,亦略扼其咽吭。谓宜听诸土官报效,兵自

  • 金樨

    清代满族女诗人。姓完颜氏。字韵香。侍卫费莫英志妻,知府文禧母,著有《绿芸轩诗钞》。

  • 延芳淀

    辽代地名。位于今北京通县之南。据记载,时淀方数百里(一说“里”为“亩”字之误),水面广阔,春时鹅鹜多聚,夏秋盛产菱芡。辽圣宗※耶律隆绪时,辽宋关系频繁,皇帝常驻南京(今北京),尤其是统和二十年(100

  • 乌伯都刺

    ?—1328元朝官员。回回人。※益福的哈鲁丁之子。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由治书侍御史升中书省参知政事。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平章政事,出任甘肃、浙江行省平章政事。泰定元年(1324),再任

  • 宕昌羌

    ※西羌的一支。或说为东汉时※钟羌的分支部落且(旦)昌所领部落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分布于今甘肃南部白龙江中上游一带。《北史·宕昌传》载:其族皆以姓别自为部落,酋帅皆有地分,不相统属。其民以畜牧为业,

  • 答里台

    蒙古乞颜部贵族。又译答力台、答里真。孛儿只斤氏。把儿坛之幼子,※成吉思汗之叔。以幼子承父业,主灶,故又称“答里台斡赤斤”,“斡赤斤”意为“灶君”。原与铁木真(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同处。南宋乾道六年(1

  • 精夫

    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对其酋长或首领的称谓。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汉代长沙武陵蛮“名渠帅曰精夫”。建武二十三年(47年),武陵蛮精夫相单程曾据险隘起事,攻郡县。后为汉伏波将军马援所败,归降。

  • 归州

    渤海王国置。为铁利府所辖六州之一。辽东京道有归州,谓以渤海降户置,疑辽移其民于今辽宁盖县西南侨置。

  • 新附军

    元朝军兵之一。指蒙古灭南宋过程中以降俘之南宋军兵组成的军队。《元史·兵志一》:“继得宋兵,号新附军”。原金朝境内所降俘之汉人军兵不称新附军,而称汉军。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以降俘之南宋军士中分拣

  • 桑结坚参

    1452—1507明代西藏噶举派高僧。藏族。生于后藏娘堆地方之扎西喀噶。其父桑吉拜登系持密咒者。初取名却吉伦保,7岁时从噶举派大堪布贡噶桑吉受沙弥戒。后随萨迦大师云登甲错学萨迦派佛法,隐迹高山岩窟,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