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松巴堪布益西班觉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

1704—1787

或(1708—1788)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学者、青海佑宁寺(即郭隆寺)第三世松巴活佛。“松巴”一名有二解:一说松巴二世松巴达曲绛措生于松巴村,故名;又说系藏族十八族系中之一支。土族(一说蒙古族)。据《安多政教史》载,生于青海额尔德尼台吉仓巴久部落。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出家。五十五年(1716),在佑宁寺学法。雍正元年(1723),随巴仁阿旺札西学《金刚蔓》,后赴拉萨学经。九年(1731),还青海,十一年任佑宁寺堪布,自是始有松巴堪布之称。乾隆二年(1737),去北京,与三世章嘉瑞贝多吉校对在汉地印制的藏文经典,并获清帝所赐“额尔德尼班智达”称号。十五年(1750),赴山西五台山朝圣。学识渊博,精通藏、蒙、汉、梵等文字,亦晓满文。四处游历,考查史实文物。著有《印度、汉地、藏、蒙、土佛教史》(通称《如意宝树史》或《松巴堪布史》)、《青海史梵歌新声》(简称《青海史》)、《松巴堪布年表》、《南瞻部州总志》,均国内外闻名。其全集总计9函,68部。

猜你喜欢

  • 乙室勃极烈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迎迓之官”。亦称“国论乙室勃极烈”。管理对外事务。《金史·百官志一》载:“其官长,皆称曰勃极烈……诸勃极烈之上,则有国论、乙室……之号,以为升拜宗室功臣之

  • 桑昂曲宗

    地名。藏名察洼冈,又名察洼隆贝。即今西藏科麦县。藏史十一部落之一。北界昌都,东以鄂宜楚河与盐井接,西连波密。元朝分其地之左贡为上察洼隆;扎宜为中察洼隆;闷空为下察洼隆。清初川兵进藏,多取道于此,设有台

  • 撒拉外五工

    清代撒拉族地区名。与※撒拉内八工相对而言,清乾隆以来,指分布黄河以北的化隆(治今青海尖扎县北)撒拉族地区。详见“十三工”(8页)。

  • 孟昉

    元曲家、文史学家、书法家。字天暐(或伟),回回人。先世西域人,徙太原,后寓居北平(治今河北完县东北)。元至正十二年(1352),由翰林兼国史院侍制,迁江南行台监察御史。习经、史,学博识敏,善模仿先秦西

  • 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

    书名。俄国伊·费·巴布科夫著。1912年圣彼得堡出版。自1857年后,作者曾先后在西伯利亚二十四步兵师任参谋长、鄂木斯克军团司令部作战部主任、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务,并受命参加同中国签订《中俄勘分

  • 彭胜祖

    明代湖广保靖州土官。土家族。保靖州(今湖南保靖县)两江口长官彭武之子。成化(1465—1487)中,以功授两江口长官,随司理事,无印署。成化六年(1470),奉调从征广西断藤峡(即大藤峡)瑶民暴动及襄

  • 萨图克·博格拉汗

    ?—955/956喀喇汗王朝可汗,伊斯兰教名为阿布都·克里木。王朝创建者※毗伽阙·卡迪尔汗孙、巴兹尔之子。少年时在阿图什接受伊斯兰教,父死,嗣位。在圣战者支援下击败其叔父卡迪尔汗奥古尔恰克,占领喀什噶

  • 摩提色布伯克

    参见“茂特色布伯克”(1332页)。

  • 僚人

    “僚”音“佬”。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泛称。与古代百越族系及今壮侗语族诸民族有密切渊源关系。有乌浒僚(乌武僚)、俚僚、蛮僚、守宫僚、南平僚、鸠僚(后作葛僚、仡僚、仡佬)、夷僚、土僚(都僚)、飞头僚等名称或分

  • 克图瓦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工程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七品不等。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