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木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器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盖,其状略似半圆球形,盖顶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母口,呈弧壁;下部为碗身,子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底。其取料、制作工序均与※格育雅古相同。器物分大小两种。小者多用于盛辣椒、酱,也用来喝酒、酥油茶。大者供外出劳作或交换时携带饭菜,在家也用其盛饭菜。具有不裂、不变形、坚固耐用,携带食物方便、卫生等特点。流行于西藏门隅地区和部分藏族地区。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有盖的木碗”。器物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盖,其状略似半圆球形,盖顶居中留一短圆柱形平顶,内腔母口,呈弧壁;下部为碗身,子口,腹较深,弧壁,矮圆柱形足,平底。其取料、制作工序均与※格育雅古相同。器物分大小两种。小者多用于盛辣椒、酱,也用来喝酒、酥油茶。大者供外出劳作或交换时携带饭菜,在家也用其盛饭菜。具有不裂、不变形、坚固耐用,携带食物方便、卫生等特点。流行于西藏门隅地区和部分藏族地区。
?—1861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钮祜禄氏。骑都尉敖德六世孙。嘉庆二十四年(1819),授銮仪卫整仪尉。道光时,官至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咸丰三年(1853),迁吉林副都统,授杭州将军,奉命率盛京官兵
地名。古浩门县属地。在今青海民和县东北约2500米处。据《元和郡县志》,浩门县为东汉置,属金城郡。因县治临浩门水而得名。北周时废,并入广武(今甘肃永登)。唐初始有“降唐”名称。宋为唃厮啰辖地。明定青海
见“达什东多布”(736页)。
见“大潭马”(90页)。
明代蒙古右翼土墨特部领主。亦译素郎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他失礼子,※把汉比吉所生。仗祖母三娘子之势并有大板升(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之众,富冠诸部。初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五年(
①古官名。《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神后土”注:“后土,亦颛顼氏之子,曰‘黎’,兼为土官。” ②元代设于川、滇、黔、桂、粤、湖广、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择其首领任之。分文武职。武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
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西部首领。郁久间氏。※地粟袁次子,※匹候跋弟。父卒,兄弟分柔然为两部,匹候跋继父业居东部,自率部别居西部,据有今河套以北,西至甘肃额济纳河流域。原服属于鲜卑拓跋部,拓跋什翼犍(320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
古国名。因其主体民族以金镂片饰齿,故名。始见于唐樊绰《蛮书》。唐时,隶属南诏。宋以后于滇西南建立自己的区域统治。其疆域东界澜沧江,西接缅甸,南抵越南西北与古沱江州接壤。内部由金齿、白夷、繲、僰峨昌、比
布依族人民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贵州关岭县六马区(今属镇宁)位于北盘江中游,地处关岭、镇宁、贞丰、紫云、望谟等县的交界处,为布依族聚居区。1935年中共红军长征时路过此地,给布依族人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