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格鲁派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新噶当派。因该派以戴黄色僧帽为标志。故又称“黄帽派”,清代则以“黄教”称之。宗喀巴(1357—1419,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人)创建。其自3岁于夏琼寺出家,至1409年,建黄教首寺甘丹寺,身体力行,严格遵循阿底峡《炬论》中的思想,且有所创新,针对长期以来藏区佛教界中戒律废弛、教法混乱之弊端,进行宗教改革。不仅为广大佛教界所拥护和赞扬,且适应了地方政权实力人物的需要,故获得大力支持,逐渐遍行于全藏,成为藏区佛教中的主流派。该派以持律守戒、三学(即闻、思、修)并行、显密双修的严格教程为特点,《土观宗派源流》称:“西藏所有余派,亦全无与格鲁派相匹敌者”。宗喀巴又以《炬论》为指导理论,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论》,广泛弘扬其说,并在世俗势力支持下,先建立西藏四大寺,作为该派之根本道场,建立一套完整的经院组织系统及学经条例,程序明确、五明兼学、先显后密、有条不紊。黄教对“别派所奉之法,其精要者随其所有,本派无不具备。”既能兼容别派之精华,又自有特色,遂胜于他派。该派自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受明朝封赐,得到历届中央朝廷的支持,尤以顺治之封达赖喇嘛,康熙之封班禅,遂形成两大系统,使黄教在“兴黄教安群生”的政策下迅猛发展,不仅受到国内蒙藏地区崇信,且影响域外的锡金、不丹。故被赞为:“在雪山之全部深广显密河流中成为一大法海”。当前黄教不仅以意识形态的信仰方式存在,且以宗教文化和民俗风貌得以发展。

猜你喜欢

  • 翁村

    解放前京族地区的乡村首领,类似村长。负责处理村中一切事务,解决争端,对外交际,筹办“唱哈”节及公益事项,执行祭祀、召集会议,宣读和执行村约等。由村内有名望的老人组成的“嘎古”集团推选能说会道、有办事能

  • 侯勒

    见“四胡”(552页)。

  • 依虑

    ?—285夫余国王。前王麻余之子。父死,年6岁,立为王。晋太康六年(285),为鲜卑慕容廆所破,自杀,子弟走保北沃沮(故地约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王城被毁,万余夫余人被掠。晋武帝愍之,下诏存问,并示

  • 夭家

    见“绕家”(1784页)。

  • 汉人枢密院

    契丹王朝中央官署。又称“契丹南枢密院”。《辽史·百官志》称:契丹官制特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侍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 铁蹄马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所产良种马。也称白岔铁蹄马,以马蹄质地坚硬而得名。因其地有岔川,山高沟深,道路多石,马长期在崎岖多石的山道上行走,蹄质受到磨练,较常马远为坚韧,能适应难行的道路,爬坡下梁,不纵不跳,十

  • 伊里布

    1772—1843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爱新觉罗氏。字莘农。嘉庆进士。十二年(1807),升腾越州知州。任内抚辑土司、管理边务有方,能妥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道光五年(1825),由知府、按察使先后升

  • 唱哈节

    京族传统节日之一。“唱哈”,京语音译,即“唱歌”之意。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的澫尾、巫头等京族聚居区。各地自定日期,节期三天三夜。多在专门的“哈亭”内举行。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备酒制菜,宴请宾客。

  • 支谶

    见“支娄迦谶”(268页)。

  • 板勒纥

    见“缚喝”(2416页)。